死亡|如果住在彼此心里,死亡就不是分离( 二 )


“我想 , 它走完了它生命的历程 。 ”我回答道 。
“那我想小鸭子了怎么办?”女儿又问 。
“还记得爸爸用手机帮你和小鸭子拍的照片吗?当你想它的时候 , 你可以看看它的照片 , 你也可以在心里想着它的样子 , 想着你们一起玩的时候 , 当你想它的时候 , 它会从你心里出来 。 ”
接下来的两个月里 , 女儿几乎都会问我们同样的问题 。 “爸爸 , 如果你死了 , 怎么办?”
我会告诉她 , 我们已经住在你心里了 , 你想我的时候我就会在你心里出来 。
她也会问 , “如果我死了 , 你们会难过吗?”
我回答她说“我会很难过 。 ”
“为什么呀?”
“因为我们很爱你!”
再后来 , 她偶尔还会问我们同样的问题 , 散步的时候 , 吃饭的时候 , 她忽然想问的任何时候 。
我依然是这么回复她 。
她会感受我的态度 , 回想我的话语 , 我们非常坦然的去探讨这个话题 。
死亡|如果住在彼此心里,死亡就不是分离
文章图片
死亡|如果住在彼此心里,死亡就不是分离
文章图片
作为父母 , 当孩子和你谈及生与死的话题的时候 , 你的态度比你谈话的内容更重要 。
我们可以思考下自己 , 对于这个话题的态度 。
自己是否愿意坦然的面对?
如果自己本身都很忌讳 , 很恐惧去谈及这个话题 , 那么无论我们怎么样去回应或引导孩子 , 孩子都会感受到成年人传递过来的焦虑与恐惧 。
而成年人从容坦然的态度 , 可以让孩子无法承受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抱持 , 多次反复之后 , 孩子便可以在成年人身上学会面对死亡的态度和处理方式 。
孩子对于‘死’的理解 , 有时候和成年人是不一样的 。
比如文章前面提到的一个例子 , 在家说“哎呀 , 我死掉了”的那个女孩 , 她那句话很可能只是一个游戏方式 , 类似我们说‘笑死了’一样 。
这种情况 , 我们可以反问下孩子为什么会这说 , 孩子是怎么理解的 。
有时候 , 孩子谈论死亡的时候 , 可能是在考虑一件比死亡更重要的事情 , 更让她恐惧的事情 。
比如我的女儿问我 , 如果我(你)死了 , 怎么办?
对于孩子来说 , 父母(养育者)便是孩子的世界 , 如果这个世界‘死’了 , 怎么办?无法想象 。
所以 , 这个时候孩子在谈论死亡的时候 , 孩子谈论的更多的是他们需要的爱还在不在 。
就像绘本《跳舞》里面的父亲说:“你一定要继续跳下去 , 虽然你看不见我 , 可是不管你在哪里跳舞 , 我都会一直看着你 。 ”
因为 , 无论父亲在哪里 , 爱一直在心里 。
死亡|如果住在彼此心里,死亡就不是分离
文章图片
看过一个新闻报导说 , 人们对在亲友患病时谈论死亡问题十分忌讳 , 所以对医院的善终服务队也是敬而远之 。
当有亲友住院时 , 院方询问是否需要善终服务 , 大部分人的反应就是指责医院不救人反而想病人快些死 。
死亡 , 必然会带来分离 , 必然带来丧失 , 必然带来悲伤、痛苦、难过 。 我们不但要告知孩子这些 , 还要引导他们面对现实的丧失 , 面对分离的悲伤 。
亲人的离去 , 对于成年人来说都是很悲痛的一个话题 , 有时候 , 我们可能自己也陷入在悲伤和难过的情绪之中 , 不知道如何跟孩子说这些事情 , 更不知道如何安抚孩子的情绪 。
如果是这样 , 也请告诉孩子 , 你的情绪 , 你的感受 , 有些事情暂时还不能和孩子谈 , 等你的情绪恢复之后会再好好的告诉他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