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最危险的事情,是成为一名伸手党而不自知( 二 )


所以,只关注答案、不关注算法的人,既愚蠢又无知 。
我们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这样才能掌握“捕鱼”的本领,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
02 总是习惯不带脑子求帮忙,会越来越没脑子
《思维导图》的作者东尼·博赞和巴利·博赞,曾经形象地描述养成习惯时大脑的工作情况:
当你每次产生一个想法时,神经通路中的生化电磁阻力较大,就像在丛林里清出小路一样,一开始非常费劲,但随着你经过这条路次数的增加,阻力会慢慢变小 。到最后,这条小路会变得平坦而宽阔 。
也就是说,一个人刚开始思考时,阻力相对较大,但如果经常思考,阻力就会变小 。
反之,当你面对问题逃避成瘾,时间长了,随着思维固化,思考的阻力越来越大 。
最后,等你想思考时,难度也越来越大 。
这就是我们大脑运行的本质:越逃避思考,越不会思考 。
医学上有一个术语叫:废用性萎缩 。
一个人如果关节骨折,医生会用石膏帮患者固定受伤部位,如果患者不锻炼,一段时间后,肌肉就会萎缩 。
伸手党们向人求助虽然是条捷径,但捷径背后,都藏着一个你看不见的巨坑 。
如果总是不带脑子求帮忙,长此以往,大脑很容易进入“废用性萎缩”状态,最终一步步丧失自己的思考力,大脑也变得空空如也 。

职场最危险的事情,是成为一名伸手党而不自知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03庸者喜欢“抄答案”强者善于独立思考二战期间,美国军方曾委托当时著名的心理学家桂尔福教授研发一套心理测试题,目的是为了挑选优秀的飞行员 。
有意思的是,凡是通过这套测试选拔出来的飞行员,上战场后表现极糟,大部分人被敌军击落、死亡率非常高 。
而由有经验的退役老兵挑选出来的飞行员,在战场上表现却非常出色 。
桂尔福教授很纳闷,于是向一名老兵讨教,老兵请他一起挑选飞行员 。
老兵问第一个年轻人:“小伙子,如果纳粹发现了你的战机,用高射炮打你,你怎么办?”
年轻人:“把飞机飞到更高的高度 。”
老兵问:“你怎么知道的?”
年轻人:“作战手册上写的,这是标准答案 。”
第二个年轻人走进来,老兵员问了同样的问题:“小伙子,如果纳粹发现了你的战机,用高射炮打你,你怎么办?”
第二个年轻人说:“找片云堆躲起来,让敌人看不到我 。”
老兵接着问他:“如果当时没有云呢?”
年轻人:“那就向下俯冲,跟他们拼了!”
老兵:“难道你没看作战手册?”
年轻人:“看了,太厚了,我记不住那么多 。”
面试结束,老兵问桂尔福:“教授,你会选择谁?”
桂尔福说:“嗯,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
老兵说:“我会挑第二个 。”
“第一个人回答的是标准答案,但是,这样的标准答案全世界都知道,德国人会不清楚吗?他们一定会故意向低空射击,把我们的飞机逼向高位,然后集中火力攻击高处,如果飞到高处正中敌人下怀 。”
“第二个小子虽然不按常理出牌,却显示出不错的随机应变能力,这才是在关键时刻保命的法宝 。”
……
战场上炮弹无眼,一味根据书本知识践行理论,极有可能将自己置于险境 。只有对局势加以分析思考,才有可能保命归来 。
这,是一位老兵挑选飞行员的考量,也是每一位伸手党们值得反思的问题 。
职场最危险的事情,是成为一名伸手党而不自知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很多人和第一个年轻人一样,机械化地依赖于他人给出的“标准答案”,工作中照本宣科,缺乏自己的分析和洞见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