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父母双全的孩子,却活成了孤儿:没人挺的孩子有多惨?( 二 )


原来 , 有那么多同款父母 。 为何当孩子遇到了困难后 , 有些父母不是安慰支持 , 而是自己先崩溃暴怒了呢?
父母|父母双全的孩子,却活成了孤儿:没人挺的孩子有多惨?
本文图片

父母|父母双全的孩子,却活成了孤儿:没人挺的孩子有多惨?
本文图片

父母缺乏共情能力
因为有一类父母 , 他们无法拥有正常的共情和处理能力 , 而是感到巨大的、灭顶的无力、羞耻和失控 。
而这失控又是孩子“触发”的 , 所以不是先解决孩子的问题 , 而是直接解决孩子 。
这类父母丧失了作为父母最重要、也最基础的 , 容器功能 。
何为容器?
法国心理学家比昂曾指出:当外界的危机可能对孩子造成较大冲击时 , 好的父母需要具备良好的"容器"功能 。 即:
父母能够给孩子的情绪、感受和想法提供一个抱持性的空间 。
1.在你把事情做好时认可你;
2.在你受挫时支持你;
3.你的各种感受和想法可以在我这里安全地流动 。
当你有负面情绪、有攻击性时 , 都可以在我面前展现出来 , 而我可以接住你那些负面的东西 , 并将信息处理消化 , 回应以爱与理解 。
孩子需要从父母那里获得容器般的安全感——
无论自己的冲动或破坏性有多严重 , 父母依然能够完整无损地站在那里 。
然而 , 有些父母的容器功能差 ,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 , 他们第一时间不是看到对方的遭遇和感受 , 而是自身被激发的焦虑、愤怒和无力感 , 这些感受让其恐惧 , 所以通过向外攻击来消化这些情绪 。
长期下来 , 孩子就会习惯性地压抑自己 , 用未成熟的心智去消化成年人的焦虑 , 用坚硬的外壳包裹住自己 , 活成了“乖巧、省心”的孩子 , 成为父母坏情绪的容器 。
父母|父母双全的孩子,却活成了孤儿:没人挺的孩子有多惨?
本文图片

父母|父母双全的孩子,却活成了孤儿:没人挺的孩子有多惨?
本文图片

痛苦要是说给你听 , 我怕得到双倍痛苦
直到现在 , 父母仍然在抱怨梨子 , 为何一点都不想家 , 平时连个电话、微信都没有 , 甚至整个家族的人 , 都认为梨子这个人“生性凉薄、心肠硬、没有人情味” 。
连朋友也会对梨子说:“有时候感觉你太神秘了 , 你有好多东西藏在心里” 。
同事说:“你不必一个人扛着 , 有任何困难可以随时求助的 。 ”
她为何如此?
也许是 , 曾经深深地失望和恐惧过 , 害怕求助后得到双倍的痛苦 。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 梨子非常缺安全感 , 从来不敢暴露自己的脆弱 , 甚至为自己的脆弱感到羞耻 , 甚至自己有需要也是羞耻的 。
记得某次聚餐时 , 同事尝试为梨子夹菜 , 梨子立刻惶恐得不行 , 百般推阻 。 事后同事说:我觉得你好像不够爱自己 , 我为你夹菜 , 你似乎认为你不值得被那么好地对待 。 是不是这样呢?
当梨子生病了 , 第一时间也是深深的自责:为何要生病 , 为何要连累他人?
幸运的是 , 通过多年的个人体验 , 以及不断遇到好的人和事 , 梨子已经不再只一味地指责自己 , 而是会抱抱自己 , 可以像电影《心灵捕手》中的教授对威尔说的那样对自己说:这不是你的错 。
说到这里 , 她觉得自己真的太爱那些朋友和同事了 , 在一次次的尝试中 , 梨子发现他们是那么的友善宽容 , 经过反复的确认 , 梨子发现生活中很多人都是可信赖、可依赖的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