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间解忧杂货铺|余生,庭院有风,敝舍有茶


有间解忧杂货铺|余生,庭院有风,敝舍有茶
文章图片
有间解忧杂货铺|余生,庭院有风,敝舍有茶
文章图片
有间解忧杂货铺|余生,庭院有风,敝舍有茶
文章图片
有间解忧杂货铺|余生,庭院有风,敝舍有茶
文章图片


“风日晴和人意好 , 闲坐摇扇一壶茶 。 ”
庭院深深 , 闲敲棋子 , 落灯花 。
敝舍一间 , 煮茶闻香 , 静待水开 。
我们的本性是散漫的 , 奈何要为生计奔波 , 撞上了南墙 , 才懂得退出 。
余生 , 庭院有风 , 敝舍有茶 , 足以熬过所有难关 。
庭院有风
诗人李清照曾写道:
“晚风庭院落梅初 , 淡云来往月疏疏 。 ”
庭院 , 是诗句里的意境 , 古人在其中寄托了自己情愁 。
逃离尘世 , 选择一山林一庭院 , 不闻不问 , 看尽日出日落 。
《山居七年》的作者二冬 , 在终南山的小院里栖居了七年 。
二冬 , 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 , 毕业后没有工作 , 而是选择“借山而居” 。
他在书中描述了自己的生活:
【有间解忧杂货铺|余生,庭院有风,敝舍有茶】一个人 , 两座院子 , 院外有山 , 院内有诗 。
自耕自食 , 一日三餐 , 四季轮回;写书画画 , 耕读酣睡;
有猫有狗有鹅有鸡有鸭 , 也有诗书酒茶云雨雪 。
“闲散无事 , 打理庭院的草木 , 煮藏于柜中的老茶 , 擦落在桌上的光阴 。 ”
这样的生活 , 让人好生羡慕 , 但却需要无比大的勇气 。
在采访时 , 二冬说了这样一段话:


“因为世俗从来就是二选一 , 要么逃避 , 压根儿就不踏进那个被人和人裹挟着的浑浊里 , 要么你就在泥潭里 , 用一生的时间去过三关(家庭、工作、孩子) , 度此生 。 ”
终其一生 , 我们都必须背负无数责任 , 哪能说逃就逃 。
无法归隐 , 只能心之所至 , 望梅止渴 。
内心的一个角落 , 永远有这么一个庭院 , 那里微风习习 , 安静如初 。
敝舍有茶
苏东坡曾写道:
“且将新火试新茶 , 诗酒趁年华 。 ”
有些故事 , 无法与人诉说 , 只好在茶中煮沸 , 飘散而去 。
暖炉留煮药 , 邻院为煎茶 。
自古以来 , 禅茶一味 。
《赵州录》里记载了一个关于“吃茶”的故事 。
赵州禅师问两个新到的学僧:“你曾经来过这里吗?”
一个学僧说:“我没来过 。 ”
赵州禅师说:“那你吃茶去 。 ”
又问另一个学僧:“你曾经来过这里吗?”
学僧说:“我曾经来过 。 ”
赵州禅师说:“那你还是吃茶去 。 ”
院主问:“师傅 , 不曾来过的学僧 , 让他吃茶去暂且不论 , 曾经来过的学僧 , 为什么也让他吃茶去?”
赵州禅师说:“院主 。 ”
院主应承一声 , 赵州禅师说:“吃茶去 。 ”
当下 , 不管发生什么事 , 先来一杯茶 , 把那浮躁的心稳住 。
赵朴初先生说:“七碗受至味 , 一壶得真趣 。 空持百千偈 , 不如吃茶去 。 ”
茶 , 是雅致的 , 清净的 。
敝舍虽朴实无华 , 但只要有一杯茶 , 就能怡然自得 , 安顿内心 。
明月长存 , 浮生难得半日闲
作家白落梅写过:
“不慕世间风物情长 , 不争凡尘冷暖朝夕 , 不惧人生悲喜消磨 。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