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李商隐曾写道:“母爱无所报|600万元“打水漂”?妈妈想培养女儿上“北舞”,现状不尽人意
唐代诗人李商隐曾写道:“母爱无所报 , 人生更何求 。 ”表达子女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 从古至今慈母为儿女付出 , 不求回报 。
若是母亲对于自己的付出 , 要求得到儿女的回报 , 否则就是不孝 , 那么真是细思极恐 。 如今竞争压力大 , 教育是一条出人头地、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 。
妈妈用买“别墅”的钱 , 坚持培养女儿跳舞
许多家长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 , 花大气力为子女付出 , 却不想自己过度的爱 , 变成了子女身上一张沉重的枷锁 , 让子女摆脱不得 。
文章图片
在一档综艺节目《老师请回答》中 , 一家三口接受采访 , 来自郑州的妈妈对女儿垚垚抱着望女成凤的心态 , 知道垚垚自幼喜欢跳舞 , 便从3岁起开始培养 。
她找来一对一家教辅导 , 办理了各种VIP , 期间还专门花高价20000元 , 给女儿写歌 。
就算这样 , 妈妈认为学习始终让女儿分心 , 于是在幼儿园时申请退学 , 全心全意主攻舞蹈 。
文章图片
这样的加大手笔力投入 , 妈妈觉得始终是杯水车薪 , 于是决定将女儿送到大城市北京接受更加专业的培训 。
她一意孤行让丈夫辞职 , 成为全职爸爸 , 带着女儿去北京开始求学之路 , 而自己则进行赚钱养家 。 迄今为止 , 垚垚已经9岁 , 妈妈为培养其舞蹈的天赋 , 已经花费了600万 , 可谓下了血本 。
文章图片
妈妈却不以为意 , 认为只不过是拿别人买别墅的钱 , 培养女儿舞蹈而已 。
孩子提出想做家庭主妇 , 600万元“打水漂”?
母亲为培养女儿成才 , 花费了如此大的金额 , 可专业老师经过对垚垚的舞蹈测评发现 , 垚垚却只是停留在兴趣水平上 , 仍旧没有达到专业水准 。
文章图片
这也就意味着 , 这么多年的用功和金钱上的花销 , 很有可能“打水漂”了 , 妈妈仍不放弃表示女儿必须要考上 , 可孩子是这么想的吗?
当9岁的垚垚被问到以后的梦想 , 就在所有人以为 , 垚垚想要成为一名舞蹈家 。 没想到垚垚却说:“长大后结婚 , 做个普通的妈妈” 。
文章图片
原来 , 垚垚并不想成为光鲜亮丽的舞蹈家 , 只是希望平平淡淡、相夫教子 , 能够拥有家长的陪伴 。 当听到这的时候 , 妈妈哭了 , 垚垚也流下了泪水 。
当“考北舞”成为家长的目标 , 沉重的爱便是负担
妈妈希望垚垚成为一名出色的舞蹈家 , 为此不惜花费高价 , 忍受夫妻两地分居 , 却不想从来没有考虑垚垚的想法 。
纵使垚垚热爱舞蹈 , 但或许她也有接受教育的权力 , 妈妈抹杀了她和同龄人一样接受文化教育的权力 , 堵死了她未来的一条道路 。
文章图片
垚垚却始终没有埋怨过妈妈 , 她知道妈妈含辛茹苦的付出 , 爸爸的坚持不懈 , 都是为了她成才 , 她始终“负重前行” , 却从来没有一丝抱怨 。
从学习舞蹈到现在 , 当“考北舞”似乎成了家长的目标 。 女孩或许只是希望和同龄人一样拥有爸爸妈妈陪伴的爱 , 不希望未来自己的孩子也如此辛苦 。
600万是否能培养出“舞蹈家”?女孩的未来令人担忧
爱是不是一意孤行的决断 , 而是聆听孩子的心意 , 进行理智分析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余秀华 脑瘫女诗人余秀华,含着黄连汤出生,却活成了身残志坚的全国楷模
- 唐代宗|人过六十,真正“精明”的老年人,通常会跟这些人搞好关系
- 近日 70后脑瘫女诗人官宣恋情!当时成名后就离婚,如今恋上90后小伙
- 司马光 如何识别君子与小人?
- 王维 唐代最“浪漫”的一次作弊: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 宋代诗人郑思肖《寒菊》:“花开不并百花丛 为什么“大龄剩女”越来越多?因为迈不过三道坎
- 美哉、壮哉:跟着诗人去游十大名楼
- 人生的最高境界,藏在修行里
- 鱼玄机 唐代才女鱼玄机被状元甩后,写了这首霸气诗歌,其中10字还成为很多女子的口头禅!
- 诗人莎士比亚说:“爱的力量是和平 爱一个人起来,身不由主,心不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