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19岁日本僧人来到罗布泊古城,从墙缝里抠出一件无价之宝

罗布泊 , 是位于中国新疆若羌县东北部的一片茫茫荒原 , 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的最低处 , 毗邻浩瀚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 罗布泊气候严酷 , 冬季最低温度可达零下20度 , 而夏季最高温度可达40度以上 , 年降雨量不足20毫米 , 属于极度干旱的不毛之地 , 全年盛行强风 , 沙尘暴司空见惯 , 自然生态环境极度恶劣 , 因此又有“死亡之海”的称号 。
罗布泊|19岁日本僧人来到罗布泊古城,从墙缝里抠出一件无价之宝
文章图片
罗布泊|19岁日本僧人来到罗布泊古城,从墙缝里抠出一件无价之宝】不过 , 就是这样一个令人生畏的生命禁区 , 长久以来 , 却一直吸引着世界各国专家学者瞩目 。 第一是因为罗布泊自身的形成历史 , 引起了气候学家和地理学家们们的无比浓厚的兴趣 。 罗布泊的历史十分悠久 , 西汉时期 , 这里曾是一个烟波浩渺、水光潋滟的巨型天然湖泊 , “广袤三百里 , 其水亭居 , 冬夏不增减” , 养育了西域的众多国家和百姓 。
罗布泊|19岁日本僧人来到罗布泊古城,从墙缝里抠出一件无价之宝
文章图片
然而 , 由于多种原因 , 罗布泊湖水的面积逐年缩减 , 并最终彻底干涸 , 滴水皆无 , 从一个生机盎然的湖泊生态圈变成一片死寂的无人区 , 其变化幅度之大 , 用“沧海桑田”来形容毫不过分 , 堪称研究地球气候变迁的活教材 。
罗布泊|19岁日本僧人来到罗布泊古城,从墙缝里抠出一件无价之宝
文章图片
另一个原因 , 则是因为罗布泊处在汉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和咽喉要道上 , 著名的楼兰古国即建立在罗布泊之侧 。 罗布泊地区如今虽然杳无人烟 , 汉魏两晋时期 , 这里却曾是城郭林立、人烟辐辏、商旅如云之所 , 保存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 是考古学家研究西域发展史和丝路发展史的必到之地 。
罗布泊|19岁日本僧人来到罗布泊古城,从墙缝里抠出一件无价之宝
文章图片
清朝末年 , 朝政败坏 , 国事糜烂 , 外国侵略势力乘机大举深入清朝内地 , 进行各种各样的经济文化掠夺 。 1876年 , 以俄国人普尔热瓦尔斯基考察塔里木河流域为肇端 , 罗布泊探险拉开大幕 。 此后数十年间 , 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 , 英国探险家斯坦因等人 , 先后多次组织考察团 , 以文物考古名义 , 从罗布泊地区掠走大量珍贵文物 。
罗布泊|19岁日本僧人来到罗布泊古城,从墙缝里抠出一件无价之宝
文章图片
1909年初 , 历经长途跋涉的桔瑞超一行 , 终于来到了罗布泊的核心精华之地楼兰遗址 。 橘瑞超满怀热望 , 在各处的古称废墟中挖地三尺 , 苦苦追寻 , 想找到几件惊世骇俗的文物回去交差 。 但令他失望的是 , 这里已经经过各国探险家多次地毯式挖掘 , 加之橘瑞超本人又不是专业考古人员 , 因此一直没有什么大的收获 , 橘瑞超烦闷不已又无可奈何 。
罗布泊|19岁日本僧人来到罗布泊古城,从墙缝里抠出一件无价之宝
文章图片
1909年3月的一天 , 19岁的橘瑞超带着民夫来到罗布泊古城遗址之一的“三间房” 。 这里曾经是汉魏两晋时的官署衙门 , 历经岁月沧桑 , 这里已经只剩下并列的四堵残墙 , 被形象称之为“三间房” 。 橘瑞超又在“三间房”里里外外找了个遍 , 依旧一无所获 。 筋疲力竭的橘瑞超 , 只得靠着一堵残墙坐了下来 , 烦躁不安地四处打量 。 忽然 , 他看到在墙壁的墙基上 , 有一道不知何时形成的干裂缝 。 橘瑞超心中一动 , 找了一根草棒伸进裂缝 , 意外地从里面抠出几片泛黄的碎纸 , 上面写满了汉字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