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女脱单指南》

看过一句话 , 世界上最孤独的几件事莫过于一个人去旅行 , 走过大大小小的城市 , 你却始终形单影只;一个人去吃火锅 , 周围人声鼎沸 , 而你这边却是雾气缭绕熏得人眼泪忍不住往下掉 。
后台曾有个粉丝跟我们倾诉说:
“我不知道只有我一个人是这样 , 还是大家都这样 , 年纪越长就越只想一个人待着 , 下了班也只想宅在家里 , 哪儿都不想去 , 这就导致恶性循环 。
对待感情越来越力不从心 , 就算碰到喜欢的人 , 第一反应也是逃避 。 可越是逃避 , 孤独越会像雾气一样把人包裹环绕起来 , 不得脱身 。 ”
很多时候 , 清醒地沉沦是最可怕的 , 我们往往意识到了问题 , 却无力改变 。
|《宅女脱单指南》
本文图片
01
改变认知
你有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有人约你去看电影 , 你觉得要洗头要化妆 , 太麻烦了懒得去 , 就拒绝了 。 但你可能也因此错过了认识一个戴着眼镜 , 对电影涉猎颇广的小帅哥;
有人介绍你去健身房练练瑜伽 , 你一想又要买健身服又要出门 , 多累呀还是算了吧 。 但你也许就因此错过了那个有胸肌腹肌肱二头肌的型男教练 。
很多人会觉得 , 这就是“世界上另一个我”了 , 宅癌晚期 , 没救了 。
事实上 , 这不是宅 , 这是懒 。
陆琪老师说过 , 宅在家里的人是不愿意去做无意义的社交 , 而不是懒 , 因为他们觉得如果这个社交有意义 , 还是会选择出门 。
宅女想要脱单的第一步 , 并不是脱宅 , 这里面有一个认知上的误差 。
归根究底 , 现代社会上的社交已经有很大程度上都是网络社交 , 有些人看似是宅男宅女 , 其实打开通讯录 , 你会发现在屏幕上使劲一划 , 都不能见底 。
你缺的不是出去认识人 , 而是把认识的人转变成现实里面的恋人 。
所以我们的认知的重点 , 是要从“我必须要出门才可以认识人”变为“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人 , 这些认识的人有哪些是可以在线下交往的” 。
|《宅女脱单指南》
本文图片
02
找准定位
【|《宅女脱单指南》】看过一句话:
现代人的孤独是在这个想和谁说话 , 就和谁说话 , 想和谁视频 , 就和谁视频的年代 , 你却找不到能和你说说话 , 聊聊天的那个人 。
一个人找到完全符合自己标准的伴侣 , 这个概率有多大?
一位英国数学家曾经算出:在同市400万女性中 , 各项条件都让他满意的单身女性 , 只有26人 。 但只要稍稍放宽学历限制 , 潜在伴侣就一下子增加到1000多个 。
的确 , 择偶是有门槛的 , 可这个门槛不是为了绊倒自己的 。
因此 , 我们需要找准定位 , 再实施行动 。
陆琪老师曾经分享了他的一个高管朋友成功脱单的故事 。
原来 , 因为工作关系 , 他首先给自己制定了一个“用户画像” , 他本人打算三年后结婚 , 喜欢肤白貌美、知书达理 , 还有独立工作的姑娘 , 基于这个立足点 , 他经过反推发现 , 这样的姑娘年龄大概在二十二岁 , 在读大学 , 而且就读985或者211的学校 , 因为她未来有一个很好的工作 。
然后因为她很爱阅读 , 所以她应该是经常会出现在学校的图书馆里面 。 另外 , 肤白貌美的女孩 , 大概率作息稳定 , 所以她应该早睡早起 , 出现在图书馆的时间大概是在下午 。
最终他得到的结论是 , 他未来的另一半会出现在杭州的某一个知名大学的图书馆里面 , 而且是下午几点到几点之间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