昧哥的快乐生活|确诊糖尿病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哪个更有用?怎么吃才能降糖?( 二 )


当空腹血糖升高总是间歇式出现 , 需要小心存在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不足等情况 , 及时纠正 。
当人们空腹血糖达标 , 但餐后血糖升高时 , 饮食调整或许是降糖的关键 。 从3个角度出发 , 血糖或能慢慢降下来 。
Ⅰ、控制食物总摄入量
原来每顿都吃2两主食的人 , 可以适当的减少主食摄入量 , 控制在1两左右 。 用低热量低能量的蔬菜代替 , 严格控制食用量 。
Ⅱ、把控吃饭时间
糖友的日常饮食时间表建议如下:
早晨7-8点吃早餐 , 11点进食午餐 , 理论上来说午餐时间不超过13点 。 如果下午饿了 , 可以在正餐结束后的2小时之后加餐 。 晚饭需要在17点-19点之间完成 , 如果还是觉得饿 , 21点可以少吃点食物 。
Ⅲ、进食方式有讲究
一般来说 ,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需要做到细嚼慢咽 。 每一口食物最好咀嚼超过20次 , 这也有助于充分的分解食物 , 并且产生一定的饱腹感 。 放慢速度更有助于控制食物的摄入量 。
而吃饭的顺序也饿应该先吃蔬菜、汤之类的食物 , 最后在吃米饭 。 当人们吃菜吃饱了 , 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主食的摄入量 , 更有助于稳定餐后血糖 。
可以了解到的是 , 虽然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对人体的意义不同 , 但人们都应该在确诊糖尿病后 , 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方法来降糖 。 尤其是只有某一种血糖升高时 , 更要放在心上 。
——糖化血红蛋白
诊断糖尿病时 , 不管是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能够表明的都只有一小段时间内的血糖变化 。 但是在糖尿病诊断新标准出现后 , 糖化血红蛋白却能表现出患者最近1-2个月的血糖水平 。
当糖化血红蛋白指标超出6.5%时 , 表明可能存在糖尿病 。 糖化血红蛋白是人体内的糖分和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合成的产物 。 它的水平取决于血糖浓度以及血糖和血红蛋白接触的时间 。
和传统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测量相比 , 它的波动性更小 。 而且不会因为抽血时间、抽血时患者是否空腹又或者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受到影响 , 作为糖友控糖的参考标准 , 再适合不过了 。
结语:餐后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都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 , 但并非稳定某一种血糖就够了 。 人们要做的是 , 通过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来了解病情 , 并且采取合理的方式来控制空腹血糖 , 稳定餐后血糖 。 结合自身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 更有助于稳定糖尿病 , 预防糖尿病并发症以及冠心病等威胁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