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飞雪|春季杨絮漫天飞舞,却曾是“拯救”北京的“功臣”( 二 )
文章图片
行道难 , 杨树的“功与过”
1949年 , 新中国成立 。 在人民刚开始当家做主的日子里 , 贫穷是当时最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 。
建国初期的北京远远没有现在的繁荣昌盛 , 经过战争摧残的土地几乎寸草不生 。
【三月飞雪|春季杨絮漫天飞舞,却曾是“拯救”北京的“功臣”】华北地区一片荒芜 , 风沙肆虐 , 土地的荒漠化、盐碱化问题十分严峻 , 在植被的匮乏之下 , 北京城几乎要被掩埋在沙漠之下 , 每当春冬两季 , 常常是漫天黄沙 , 遮天蔽日 。
1971年至1987年间 , 平均每年的大风与扬沙日数为36天和20天 , 1977年 , 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的世界沙漠会议上 , 北京第一次被学术界列为受沙漠化严重威胁的城市之一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甚至宣布:北京是“世界沙漠化边缘城市” 。 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 , 当时所有人都意识到了治理风沙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
而治理风沙最有效的方法无疑是绿化 , 广植树木 , 甚至把全国老百姓都发动起来 , 大家一起义务植树 , 当时 , 不仅仅是首都 , 全国各地都掀起了这场全民植树的热潮 。
文章图片
植树听起来容易 , 但做起来很难 ,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资金的问题 , 当年的中国一穷二白 , 而植树并非一件只有人力成本的事情 , 还要考虑金钱的难题 。
为了敲定树种 , 有关部门经历了多番讨论 , 在深思熟虑之下 , 依照各地的资金、区域情况 。
最终决定北方种杨树 , 南方种杉树 。 也就造就了今日的格局 , 以及北方等地春季杨絮漫天飞舞的隐患 。
事实上 , 按照当时的情况来看 , 风沙所带来的灾难远比今日杨树飞絮所造成的问题更大 , 也许当时的人们并非没有想到未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 可想到了又能如何呢?
以当时的条件并不存在更优解 。 然而 , 恰恰是那个没有选择的选择 , 才导致了今日的诸多不便 。
文章图片
到北京街头随便采访一位经历过风沙年代的老人 , 让他在风沙与飞絮之间做一个选择 , 他必定会选择飞絮 , 因为风沙所带来的噩梦远远不是我们大家能够想象的 。
遮天蔽日的环境下 , 整日整日的低能见度 , 很容易使人们心情沉闷 , 另外 , 风蚀土壤、破坏植被 , 掩埋路基、铁路、农田 , 迫使航班停运等等 。
就连精密仪器的使用和生产也受到影响 , 对整个城市的运转都颇为不利 。
可以看出 , 这些杨树还是北京城的大功臣 , 它们的滞尘作用相比其他树种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 曾经拯救北京800万人 , 使百姓永久地免于风沙侵害 , 不失为大功一件 。
文章图片
时光如梭 , 今日之北京早已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 繁华程度即便在世界范围内也堪称首屈一指 , 今日之中国也已拥有了曾经殷殷渴望的实力与底气 。
有人认为 , 既然国家已经富强 , 就应该划拨资金把杨树换掉 , 换成其他树种 , 把飞絮问题彻底解决 。
此类说法在网络上并不罕见 , 好像换掉树种 , 一切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 实则不然 。
且不论反反复复之下所造成的资金浪费的问题 , 单就以北京城的地理位置以及气候因素来说 , 其余树种在生长周期、存活概率以及抗风沙能力上或多或少都逊色于杨树 , 无法承担重任 , 因此 , 杨树的地位目前仍然颇难撼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烟花三月的春天,你是谁眼中的温柔,谁又是你眸中的期待?
- 相思|花开几度几分缘
- 飞雪 折梅伴素琴,轻收一窗月,长夜好读书,煮茶待飞雪
- 小溪边的那些草 大型农田撒粪机@大型农田撒粪机-三月桃花
- 王大可讲故事 新婚三月,婆婆总带亲戚到新房串门,儿媳反击,婆婆目瞪口呆
- 10月还可以扦插 现在扦插8种花,生根快长得旺,冬春季节就开花
- 01今年三月 二胎儿子随妈妈的姓,成了我离婚的导火索
- 陈晓旭 宁死不手术,出家不到三月病逝:“人间仙子”陈晓旭被误解的悲剧
- 静伫这三月|怀旧,总是美好,恍惚,也是幸福
- 我和男友是一个城市的|男友太抠门,认识三月都是网聊,见面一次就要结婚,我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