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口|这位岗巴营老兵,亲历1965达吉山口战斗。著名作家杨星火采访了他


山口|这位岗巴营老兵,亲历1965达吉山口战斗。著名作家杨星火采访了他
文章图片
1973年工作笔记32杨星火
采访昌龙边防队副指导员李家强
(1973.9.7.星期五)
山口|这位岗巴营老兵,亲历1965达吉山口战斗。著名作家杨星火采访了他
文章图片
岗巴营老兵李家强
我1942年出生于陕西省安康市一个小乡村 。解放前租地主的土地耕种 。在我的记忆中, 有一年因灾害, 所有收获的粮食都交给了地主, 也交不起租, 地主把我婆婆拉去关在牛圈里 。我在石头上坐着去喊婆婆,结果被水冲倒在石头上,脑袋上撞了一条口 。自己家有三、四亩贫脊土地,丰收年,家人可基本过日子;欠收年,父亲就帮人下苦力,母亲上山打柴挑到街上去卖,挖野菜充饥,吃了上顿无下顿,年终借粮过年,真是度日如年 。
1948年发生大旱、水灾,家庭生活困苦,自己年纪很小,父亲准备叫我去给地主放牛,以减轻家庭生活负担,母亲不同意,否则,我六、七岁就去给地主放牛了 。
解放后,我上了学校,初中毕业,回家务农 。生产队、大队叫我当会计,我决心好好干 。
1965年3月,我应征入伍,被分配在西藏岗巴独立营四连,驻守塔克逊哨所 。到连队后,我自学抓得紧,当时,每一个班只有一本毛主席语录,我就把毛主席语录抄写在日记本上,加强自学 。连长李文荣,经常给我讲战例,我都铭记在心 。我下决心认真学习,端正服役态度,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改造世界观,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思想 。
1965年9月,边境一线情况紧张,有一天晚上12点,班长叫我们起来坐在铺上进行紧急战备动员 。作为紧急战备训练,我们白天训练步兵“五大技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步兵技术训练包括:射击、投弹、爆破、土工作业和刺杀 。简称步兵“五大技术”﹚,晚上练夜战,紧张得很 。
刚入伍时,因我体力不是很好,加上岗巴海拔高﹙ 4700多米﹚,我不适应气候,在野外徒步強行军老是掉队,班长还帮助我背枪 。我琢磨着,在这边境上,枪被班长背着,万一有情况,我赤手空拳,用什么对付敌人呢?别人也是两条腿,我也是一双脚,为啥跟不上别人呢?我想:我应该以自已的名字来严格要求自已~“家强、加强” 。于是,我早晚加強自我锻炼,逐步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逐日适应高寒缺氧的恶劣气候 。
经过日复一日的锻炼,后来我不但全副武装能跟上部队強行军,而且我们六班还要保护电台 。我负责背电台常用的手摇发电机﹙20多斤重﹚,加上自己枪支弹药装备等隨身携带物品,近一百斤重 。
1965年8月中旬,边境形势紧张,我们从塔克逊巡逻达吉山口的任务,由过去几天巡逻一次,增加为每天巡逻一次 。
每天早上,我们天不亮就出发,迎着刺骨的寒风,身披冰雪风霜,实施急行军,強化体能锻炼,晚上十点左右才返回营地,往返40多公里,战士们疲惫不堪 。有的战士在行军途中边走边打瞌睡,体力下降 。这样的适应性锻炼进行了一个多月后,为减轻干部战士巡逻时体力消耗过大,9月中旬,我们遵照上级指示,前移到塔克逊到达吉山口途中的一条水裂沟里﹙塔克逊距达吉山口约20公里,此地距达吉山口约4公里,海拔约5100米﹚住宿,该沟长若干公里,沟内三面堆积黄沙,形成沙漠地沟 。
岁末的达吉山口,风雪交加,气温在摄氏零下二十度左右 。我们在这里风歺露宿,生活艰难 。晚上就在露天地里宿营,把鸭绒被子铺在地上,脚上穿的毛皮鞋、身上穿的棉(衣)裤、头上戴的皮帽,合衣穿戴钻进鸭绒被里,面上盖一件方块雨布就睡觉,半夜常常被冻醒 。第二天早上我们像被“埋”在雪地里一样 。当我从雪地里爬起来时,手也伸不开,穿着毛皮鞋的脚与赤脚一样的冷 。吃饭更艰难,因没有高压锅饭煮不熟,又禁止烧火 。我们只能是啃干粮,抓雪吃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