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一代歌神靠模仿走红,写作新手从模仿文学大师起步

上世纪90年代,天王张学友正大红大紫,歌唱事业如日中天,被誉为歌神 。
1995年,有一位21岁刚毕业的大学生,利用暑期空档,参加了第14届“新秀歌唱大赛” 。
他一路过关斩将,进入决赛,最终凭借一首张学友的《望月》,夺得比赛冠军 。
他不仅模仿张学友的嗓音,连歌神的兰花指和唱歌的神态,都模仿得惟妙惟肖 。
这个年轻人叫陈奕迅,赛后,他被华星唱片公司看中,正式走上歌手的道路,成为张国荣、梅艳芳的师弟 。
陈奕迅从模仿出道,翻唱过不少知名歌手的歌曲,渐渐地,陈奕迅把别人的歌曲唱出了自己的味道,甚至超越原唱 。
后来,陈奕迅的歌有了自己的特色,有了自己的代表作,成为新一代歌神 。
巴尔扎克|一代歌神靠模仿走红,写作新手从模仿文学大师起步
文章图片
作为一个歌唱者,没有人生来就唱得很优秀,都是把更优秀的人当做目标,一步步模仿学习,最终取得优秀的成绩 。
写作也是如此,没有人生下来就会写作 。
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和波士顿学院教授威廉·凯恩在《小说创作大师班》一书里说到:
你不可能凭空变成一个卓越的写作者,在成为写作高手之前,你需要的是几点是扎实的写作技巧和对语言的悟性,是从模仿开始向成功的作家拜师学艺 。
巴尔扎克|一代歌神靠模仿走红,写作新手从模仿文学大师起步
文章图片
《小说创作大师班》解密了21位文学大师的创作方法与诀窍,从巴尔扎克到狄更斯,从卡夫卡到斯蒂芬·金,每一章聚焦一位文学大师,通过精到的文学分析,教会普通作者怎样在模仿中提高记忆,将大师的写作技巧,活学活用,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 。
01 向巴尔扎克学习使用“情感标签”
巴尔扎克的作品充满了逼真现实的人物、错综复杂的情节以及大量的浪漫主义元素 。
巴尔扎克特别善于制作“情感标签”,用来刻画人物的情感 。
在《高老头》中,巴尔扎克深入到主人公欧也纳·德·拉斯蒂涅的脑海中,这样刻画他的心理活动:“一想到要在子爵夫人家吃饭的快乐,这位大学生的牢骚也就没有了 。”
这句话中的黑体字饱含着深深的情感,让读者跟着这些带着情感节奏的词语,深入到主人公的心里,带来情感的触动 。
为了让我们的作品富有情感,我们可以从巴尔扎克身上学习如何制作“情感标签” 。
首先,情感标签是用来描述情感的,情感越激强烈,标签就越有力,也越管用 。
“欧也纳本想出去走走,换换气,他感到一阵窒息,当他继续穿过卢森堡公园的走道时,好似有一群猎犬在背后追他 。”
其次,当一个人物的情绪转向高涨或者转悲为喜时,让情感标签再次发挥作用,让读者感受到明确的感情高潮和低谷 。
“欧也纳将但斐纳紧紧抱在怀里,喜极而泣,这一天她身心俱疲,加上此前发生的事和眼前的场面,他彻底失声痛哭 。”
这些带着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是不是更能生动地传递出感情的强度呢?让平铺直叙的作品有了情绪层次,有高峰和低谷 。
巴尔扎克|一代歌神靠模仿走红,写作新手从模仿文学大师起步
文章图片
在你的写作过程中,也可以储备一打“感情标签”,当你故事的主角们有了愤怒、傲慢、狂妄、渴望、爱欲、嫉妒、仇恨等强烈情感时,给他们贴上合适的标签,帮助读者走进人物角色的内心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