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起名,为什么用辈分的越来越少了?值得反思!( 二 )


那么具体的,古人是如何给自己家族取辈分的呢?
辈分,作为族谱上的约定俗成,有史以来不可轻改 。在这种宗族观念下,一般排辈分主要体现在男丁中,女子不入宗谱,所以女子起名可以不讲究字辈 。
归结起来大致有五种:
第一种辈分可以看作是家训,是本族中德高望重的人撰写,用来勉励后辈德行,比如使用:忠、孝、礼、义、信、仁等 。从字面也能看出是希望家族后世能够言行一致,行君子之道 。一般古代官宦世家钟意用这种取辈分方式 。
第二种往往是对家族万事昌隆,传承不衰的一种希望,这种取辈分的方式非常普遍,毕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家族香火旺盛,用现代话来说就是人多力量大 。这类辈分比如会用:永、传、昌、盛、兴、延、继、承等 。祖上是书香门第的大多会采用此种辈分 。
第三种辈分取法多使用一些代表美好长寿、吉祥富贵方面的含义 。比如:福、禄、寿、吉、祥、庆、贤等 。在很多情况下,祖辈经商的家族大多会采用这种取辈分方式 。
第四种用的也比较多的是一些感恩先祖和歌颂皇恩浩荡的字 。比如:泽、祖、显、荣、恩、锡、启、先等 。这种取法大多是祖上对国家有功被封赏,或是对本朝有重大贡献的家族 。
还有一种是很多文人墨客爱用的辈分,希望子孙后代能够饱读诗书,才华横溢 。有的会写成对联或诗词,又或者吉祥的话 。比如湖北《汪氏宗谱》的辈分就是用:“正大光明,成先于后,世泽延长,齐家有猷 。”
辈分至今已经用了上千年了,之所以能在中国扎根,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中国人的祖先崇拜文化 。中国人自古不信神,不信鬼,只信老祖宗 。一定程度上,这才是中华文明能够成为唯一传承至今的原因 。
但随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量如“建国”、“建设”等包含政治意味新名字的出现,中国人开始一改传统家族辈分式起名法 。
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代新人开始选择简单而意深的两字姓名,如韩雨、吕天等 。
90年代至今,姓名越发彰显个性,不少家庭在给孩子取名时,还动用了父母双方的姓氏,有的则融入更多现代元素,甚至略显西化,如取双姓+贝克汉姆的,还有叫杨二车娜姆的(我国最长姓名可取6字) 。
这导致的结果是,按家族辈分起名法越来越少有人采用,重名也就越来越多 。

中国人起名,为什么用辈分的越来越少了?值得反思!

文章插图
血缘依旧,亲情不再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家族聚居的方式打散,家族成员散布于各地 。现代人谁还记得自己家谱上的先辈?亲兄弟姐妹他们的第三代之间也和陌路人差不多了 。碰上有家庭纠纷的还不如陌路人 。血缘依旧,亲情不再 。
其实,传承家谱字辈传统,除了能避免重名外,更重要的还是家族亲情的维系 。
就像现在生二胎一样,为什么有些人要二胎,生二胎三胎不是因为有钱,也不是因为一定要男孩或女孩,而是,在这个充满竞争、人情冷漠、充满功利的年代,父母最重要的不是给孩子留下银子和房子,而是给他留下一个亲人,在奔流不息的漫长光阴中,有兄弟姐妹的真情相互慰籍和温暖,现实中所有残酷冷漠也都无足轻重 。
同样,一个带着字辈的名字,就是一个亲情的符号,能让散居各地的亲人彼此牵挂,时刻感受到亲情的存在 。所以,大胆给自己的孩子起个带字辈的名字吧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