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团团医生LYNN|26%新冠患者有精神症状?出院12月仍有问题,新冠后遗症数据公布( 二 )


该研究是由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曹彬、武汉金银潭医院王先广、以及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王建伟共同主导的一项纵向队列研究 。 曹彬团队此前已在《柳叶刀》(2021年1月)发表过同一批病人6个月时的随访 , 当时他们发现大约四分之三的新冠幸存者出院后仍有持续的症状 , 住院期间病情危重的患者 , 比疾病严重程度较低的患者更可能有肺部气体弥散障碍和影像学异常 。
这篇论文是针对疫情早期从武汉金银潭医院出院的新冠幸存者的双向队列研究 。 简而言之 , 所有在2020年1月7日至5月29日期间 , 从金银潭医院出院的2469名新冠患者都有资格参与 。 如果患者在出院后死亡;住在养老院或福利院;有精神问题、痴呆症或骨关节病;或行动不便 , 则被排除 。 研究人员对患者在出院后的6个月和12个月时做了随访 。 最后共有1276名新冠患者完成了两次随访 , 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9岁 。 这些患者中 , 男性和在住院期间接受氧气治疗的参与者的比例 , 略高于未被纳入的患者 。 两组之间在年龄、吸烟状况、合并症和进入重症监护室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 每次随访时 , 患者都接受了详细的面谈、体检和6分钟的步行测试 , 也回答了各种问卷 , 反映他们呼吸困难的情况、生活质量、出院后就医情况等等 。 研究人员在6个月时随机抽样病人做了肺功能检查和胸部CT , 根据需要12个月时又有复查 。 为了确定新冠患者在12个月时是否完全康复 , 研究人员在2020年12月24日至2021年1月16日期间从武汉市招募了没有感染过新冠的社区成年人作为对照组 。 新冠幸存者和对照组按年龄、性别和基础疾病进一步进行1:1匹配 。 对照组成员由金银潭医院的医务人员在社区进行面对面的访谈 , 做了体检 , 并填写了和病人相似的各种调查问卷 。
国外统计共有205个新冠后遗症症状 , 中国共有多少个症状?部分症状与SARS后遗症类似?本次研究显示 , 患者的一些症状有了明显改善:1.至少有一种后遗症症状的患者比例从6个月时的68%下降到12个月时的49% (p<0·0001) 。 2.疲劳或肌肉无力都是两次就诊时最常见的症状 , 但该比例从6个月时的52%下降到 12个月时的20%(p<0.0001) 。
这两种常见症状的改善非常明显 , 其他一些症状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退 , 比如睡眠困难、脱发、嗅觉和味觉障碍 。 新冠后疲劳和肌无力的原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 但根据以前对SARS的研究 , 肺气体扩散能力的损害、最初发病时病毒引起的肌肉炎症、细胞因子紊乱、肌肉萎缩和衰弱 , 或皮质类固醇肌病 , 或这些因素的组合 , 都是可能的致因 。 3.在病前有工作的患者中 , 88%在12个月后恢复了原来的工作 , 其中3/4患者已经回到了新冠之前的工作水平 。 剩下12%没有回到原来工作的患者中 , 32%是因为身体功能下降 , 25%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做以前的工作 , 18%是因为失业 。
这个大型的随访研究也暴露了一些需要思考的问题:1.呼吸困难患者的比例从6个月就诊时的26%略增到12个月就诊时的30%(p=0.014 ) 。 半年过去了 , 呼吸困难的比例没有减少 , 反而比6个月时更多一些 , 这值得关注 。 此前已有研究指出 , 新冠幸存者在病愈之后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抗感冒药、祛痰药、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较多 。 也有肺科专家分析呼吸困难可能和病毒感染后的反应性气道疾病、肺部纤维化、或病后体质衰弱有关 。 2.此外 , 更多患者在12个月就诊时出现焦虑或抑郁(26%) , 而六个月时是23% (p=0.015) 。如果把排除的56位有精神问题/痴呆症而不能参加随访的患者也部分考虑在内的话 , 那有精神症状的人群比例其实更高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