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相|被打的女孩,不必道歉( 二 )


这看上去是一个圆满的结局 。 反派被定罪 , 受害者逃离魔窟 。
然而 , 就在两年前 , Kim 在微博上发布了合照 , 说自己“原谅了李阳” 。
一时间 , 一片哗然:如果施暴者可以被原谅 , 那些痛苦、牺牲和抗争又算什么?
而就在上周 , 当她指控李阳家暴女儿时 , 热搜上有人讥讽:
“被家暴的孩子 , 都有一个残暴的爹 , 和一个糊涂的妈 。 没什么好同情 。 ”
林爽说 , Kim 在发这两条微博前 , 和她交流过 。
那条“原谅了李阳”的微博其实很简单 。 这么多年过去 , 她的人生已经重新开始了 。
“她的精神是独立的 , 她的经济是有保障的 , 她才做出了‘放下’的选择 。 这是对她自己的一种释然 , 而不是对李阳的 。
“包括最近 , 她曝光女儿被家暴的事 , 也是在确保女儿安全后发出来的 。 她不是在向大众求助 , 我认为她其实也希望人们能去讨论 , 家暴对子女会造成什么危害 。 在过去 , 这很少有人提起 。 ”
02之所以聊了这么久 Kim Lee 的事 , 是因为我们观察到 , 她这十年来的经历 , 折射出了很多被家暴女性真实的困境:
她们要付出非常大的代价 , 才能从施暴者身边逃走 。
她们表现出的任何松懈、妥协、脆弱 , 或者任何“不完美”都会引来质疑和诋毁 , 仿佛她们“活该挨打” 。
在逃离家暴后 , 她们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
林爽始终关心着 Kim 。 她的发声对国内的家暴议题至关重要 。
担任 Kim 助理期间 , 林爽接触到了大量女性权益方面的组织 。 案件告一段落后 , 她前往哥伦比亚大学 , 攻读了性别与公共政策的硕士学位 , 研究中国的反家暴事件 。
2016 年 , 她回到上海 , 与一些法律、心理和媒体方面的朋友合作 , 关注本地的家暴受害者 。
如今 , 近十年过去了 , 事情有变好吗?
这些经历给她的答案是:没有 。
03面对受害者 , 如今还是有人在质疑:她为什么不逃走?
“我接的第二个案子是一位教育背景非常好的女性 。
“她在恋爱期间就遭遇过暴力 。
“最开始 , 暴力可能只是从一个巴掌开始 。 巴掌完了过后 , 他就会下跪 , 道歉 , 哭 。
“她选择了原谅 。 我觉得这是人之常情 。 ”
很多人忘了:在家庭暴力中 , 施暴者并不是 24 小时的恶人 。
“他不会是没有丝毫优点的人 , 否则受害者不会爱上他 。
“家暴是周期性的 。 一次原谅会带来一段甜蜜期 , 慢慢地发展成下一段暴力 。
“在这个过程中 , 他们恋爱、结婚、生子 。
“她越来越觉得 , 她离不开这个人 。 ”
事实上 , 几乎没有人会在第一次求助时就说要离婚 。
依据全国妇联的调查统计 , 在中国 , 受害人平均要在遭受 35 次家暴后 , 才会去报警 。
“她最开始求助时 , 想的都是怎么样能让他不打我?
“怎么样能让我们的关系变得更好?
“她甚至去做了心理咨询 , 看看是不是自己出了问题 。 ”
生活不是爽文 。 她们有太多牵挂 , 无法像电视剧里一样说走就走 。
“我见到她的第一天 , 她穿着睡衣 , 一个人从家里逃出来 。
“她孩子还在哺乳期 , 我们陪她买了吸奶器 。
“一个哺乳期的母亲要下定决定离婚 , 是一件非常勇敢的事 。
”但即便下了如此大的决心 , 在那之后 , 她花了两年时间 , 才带着孩子搬离上海 。
“她找了一份新的工作 , 希望尽量能在工作之余照顾好女儿 。 至于离婚诉讼 , 才刚刚起步 。
“一切才刚刚开始 , 会很艰难 , 但值得 。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