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的角度看 , “健康的母子关系”是导致“婆媳关系”问题的关键 。
如果依照发展心理学的观点 , 健康的母子关系要经历“二次分离” 。第一次分离是“孩子的分娩” 。女人最感到幸福的时候是知道怀孕的那一刻 , 十月怀胎 , 一朝分娩 , 让女人经历里从女孩到女人的转化过程 。孩子在母亲的肚子里时和母亲是完整如一的 , 在孩子生产到人间并逐步由生理的发育到心理的发展 , 孩子的“自我意识”在渐次的萌芽、增长 , 并出现两次“反叛期” 。这是母亲和孩子的“第一次分离” 。“第一次分离”的结果是孩子由纯然的对母亲的依赖到自己独立的探索世界 , 尽可能的摆脱母亲的干预而独立自主 。第一次分离如果成功的话 , 对母亲和孩子都是双赢的:母亲除了对孩子尽必要的照顾之责外 , 把生命的重心放在自己身上 , 依然的追寻自己的情感、事业及成长;孩子则可以自由的发展自己 。假若 , “第一次分离”不成功 , 就会导致母子的“情感依恋”及“互赖”的现象 。尤其是母亲本人的心理不成熟或情感遭受挫折 , 如离婚单亲、老公背叛、家庭意外事件等 , 都可能造成母亲把生命的重心放在孩子身上 , 全神贯注着孩子的每个动向 。这样的母亲情感失衡 , 过多的“爱”孩子 , 从而对孩子施加了更多的压力和期许 。孩子也回很痛苦 , 面对一个“完美的”、“严厉的”母亲 , 也容易发展出“依恋型人格”或“畏缩型人格”——躺在母亲的怀里不想长大或长不大 。
“第一次分离”为孩子的“第二次分离”——结婚成家埋下了伏笔 。如果说第一次的分离不成功 , 孩子结婚后(从恋爱开始) , 母亲便有被孩子遗弃的感觉 , 孩子也会产生“新婚焦虑症”——不适应婚姻生活 , 甚至在潜意识里期待妻子既是“太太”又有“妈妈的感觉” 。
这是很危险的信号!母亲想回到从前儿子只对她一人依恋的局面 , 而现实不许可 , 母亲的行为出现“退化现象”——情绪多变、敏感、脆弱等 。其实 , 母亲“行为退化”的心理需要是“儿子的关注”!
改善“婆媳关系”的对策
一、认知的改变:良好的“婆媳关系”攸关三个人——婆婆、媳妇、儿子 , 经营和睦的家庭关系需要三方的努力 。以“岳母关系”为参照 , “岳母关系”的品质普遍好于“婆媳关系”的关键在于:岳母把女婿当自己的儿子看(至少是半个儿子) , 女儿嫁出去较少有失去女儿的失落感 , 反而又觉得有多了个儿子的亲密感和幸福感 。这点是和婆婆的心态的区分 。太太对老公爱的愈深就愈能接受婆婆 , 如果还未能接受婆婆 , 至少表明你对老公的爱还不够成熟、深刻 。
二、婆婆的心态:把媳妇当自己的女儿看 , 不要有“人家的姑娘”的分别心 , 以对待自己的儿女的心态和她相处 , 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
三、太太的心态:把婆婆视作自己的母亲那样照顾 , 尽可能的去体谅老人的性格或其它不足 。同时 , 当和婆婆有矛盾时 , 千万别犯和婆婆“争老公”的“低级错误” 。无论老公多么爱你 , 你也无法替代她的母亲的分量的 。而且 , 你只可以成为他的太太 , 不可以成为他的母亲 , 如果那样 , 你们的婚姻将很危险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婆媳吵架不能踩的6个禁区
- 婆媳冲突之剖析
- 婆媳之间相处必经的两个阶段
- 怎么处理好婆媳关系?
- 四大原则让婆媳经更好念
- 婆媳间如何相处最自在不紧张
- 婆媳关系是婚姻的稳固剂
- 一个男人眼里的婆媳关系
- 婚姻中最怕的七种婆婆
- 婆媳相处礼让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