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亲不亲一家人 兄弟姐妹情同陌路,除了父母偏心外,还有以下几个原因

01
“亲不亲一家人 , 打断骨头连着筋 。 ”
人世间 , 最亲近的人 , 除了父母 , 就是兄弟姐妹了 。
小时候 , 都是大的照顾小的 , 小的紧跟大的 , 就像大蒜 , 一粒粒蒜瓣抱成团 , 挤在一起 , 挨在一起 , 再多的打闹都让位于一声“哥哥姐姐”、“弟弟妹妹” , 亲情是如此美好 。
从来没有想过 , 兄弟姐妹长大之后会情同陌路 , 甚至变成老死不相往来的“仇人” , 即便一前一后回到家中看望父母 , 也总是无话可说 , 只给父母留下无尽的遗憾 。
为什么一切再也回不到从前 , 甚至也无法冰释前嫌继续携手往前 , 或许 , 不管是谁 , 都没有办法释怀 。
01“亲不亲一家人 兄弟姐妹情同陌路,除了父母偏心外,还有以下几个原因
文章图片
02
父母重男轻女 , 原生家庭“靠不住” 。
电视剧《三十而已》中的樊胜美 , 是一个被原生家庭“榨干”的人 。 她拼尽全力 , 跳出自己原有的圈层 , 一切都是崭新的开始 。 原本以为只要自己继续勤奋努力 , 总能闯出一片天来 。 但她成为了父母和兄弟们的“提款机” , 总在被无止境地“索取” 。
小时候 , 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 , 都要“让给弟弟”、“留给哥哥” , 读书上学的机会更是优先给家中的男孩 , 女儿似乎是墙角钻出的野草 , 能够将将就就长大成人就要感恩戴德一辈子了 。
她们存在的意义 , 似乎只有一个 , 那就是充当家庭的“提款机” , 为兄弟们做“铺路石” 。 这份感情 , 越是到成年之后 , 越是觉得憋屈 , 越是觉得“无胜于有” 。
每每看到现实生活中 , 那些被逼得去跳河 , 被逼与父母、兄弟决裂的“樊胜美”们 , 便会打心底里心疼她们 , 甚至觉得 , 不如就此一刀两断吧 。 从此 , 不欠不负 , 再也不要联系 。
01“亲不亲一家人 兄弟姐妹情同陌路,除了父母偏心外,还有以下几个原因】父母重男轻女 , 是很多一辈子都过不去的坎 。 在父母的偏袒下 , 很多兄弟对姊妹从小就养成了一味索取却不懂感恩的心态 , 除了伸手要钱 , 从来不会主动负担点什么 。
面对这样的兄弟姐妹 , 情同陌路又何妨 , 至少把沉重的负担卸下来了 , 不仅仅是物质上的 , 还有道德绑架层面的 。
01“亲不亲一家人 兄弟姐妹情同陌路,除了父母偏心外,还有以下几个原因
文章图片
03
人各有志 , 道不同不相与谋 。
龙生九子 , 各有所好 。 兄弟姐妹之间 , 小时候都差不多 , 长大之后 , 却差太远 。
不仅仅是赚钱能力有大有小 , 名望地位有高有低 , 更重要的是思想观念上的天差地别 。
一个成年人决定了自己要走的路 , 任凭谁都无法劝说 。
闺蜜晓琳是家中的老大 , 底下有两个妹妹 , 出生农村的她们 , 都奋力跳出了农门 , 让老实巴交的父母长舒了一口气 。
但晓琳在结婚七年之后 , 遭遇丈夫出轨 , 她选择离婚 。 这种对感情和婚姻极度的失望 , 让两个妹妹也深受影响:大妹因为不信任她的丈夫 , 时常觉得困扰不已 , 小妹则干脆不谈恋爱不结婚 。
如此一来 , 类似于家中“长子”的晓琳就格外内疚 。 她不仅积极改变自己 , 从离婚中的阴影中走出来 , 鼓励二妹要珍惜并经营好婚姻 , 还四处张罗为小妹介绍对象 , 以期卸下父母沉重的思想负担 。
可是 , 从小妹二十五岁到三十五岁 , 整整十年过去 , 晓琳的计划都落空了 。 小妹从不顶撞 , 但对于一切相亲活动都采取了拒绝 , 也不主动去“自由恋爱” 。
小妹坚定地“不婚” , 让晓琳与之决裂 , 姊妹之情在一次次争吵和冷战中消失殆尽 。 而这并不是晓琳的父母所期望的 , 但谁也无法改变谁 , 家中的气氛就这么拧巴着、压抑着 , 让人无所适从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