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摇车 10多年过去了,200斤的我还要坐摇摇车( 三 )


摇摇车 10多年过去了,200斤的我还要坐摇摇车
文章图片
她特别羡慕别人总能穿漂亮精致的衣服和鞋子 。
每次看到白领装扮自己 , 她内心满是渴望和幻想 。
等她离开家经济独立后 , 她把所有心思都放在买衣服上 , 手里拿着12张信用卡 , 刷爆一张换另外一张 。
摇摇车 10多年过去了,200斤的我还要坐摇摇车
文章图片
明明催债公司的电话都已经打到家里和公司里 , 火烧眉头 , 她仍控制不住自己的购买欲 。
摇摇车 10多年过去了,200斤的我还要坐摇摇车
文章图片
就连参加互助小组 , 都想着结束后继续买买买 。
满足自己的欲望 , 宛如无底洞 , 为了更好地“犒劳”自己 , 她不惜编造各种各样的谎言 , 欺骗身边所有爱她的人 。
最终男朋友认为她过分虚荣 , 选择分手 , 闺蜜也气愤她出尔反尔 , 执意与她绝交 。
他们真的缺一部手机 , 或一件衣服吗?并不是 。
总是买买买 , 不过就是为了满足埋藏在心里已久的匮乏感 , 想要更好地爱自己 。
只是这份“爱” , 远超过正常可接受的范围 , 就是一个好听的借口 , 粉饰了“过分自我满足”的极端 。
从心理学上来说 , 他们拼命地“爱”自己 , 正是因为缺乏安全感 , 难以安于当下的焦虑 。
正如经济学家林采宜所言:
“他内心的焦虑比癌细胞生长得还快……一处癌细胞被消灭后不久 , 那一处又会重新长出来 , 甚至长得比原来那个病灶还要多 。”
错误的“自爱” , 根本不是健康的“爱” 。
长期被匮乏感辖制的人 , 爱自己的方式容易陷入“压抑——依赖——成瘾”的误区 。
在这个误区里 , 所谓的“自我满足” , 不过是自我催眠和封闭 。
摇摇车 10多年过去了,200斤的我还要坐摇摇车
文章图片
人的自我疗愈 , 始于放下
著名的精神治疗师伊贺列卡拉·修·蓝博士表示:
所谓的“问题” , 不过是“内在小孩”重播出来的记忆而已 。
既然如此 , 妥当地照顾好“内在小孩” , 是每一个童年有缺失的成年人的必修课 。
一位朋友曾经问过我:“以前很想买一套正版漫画书 , 现在长大了 , 有钱了 , 依旧很想买 , 但不知道买了有什么用 。”
“但不买 , 又会经常想这件事情 。该怎么办?”
在我看来 , 如果内心一直放不下 , 耿耿于怀 , 那就适当地满足一下自己 。这也不过分 。
与其在“买”与“不买”中纠结徘徊 , 陷入无尽苦恼 , 不如跟从内心的感受 , 让自己心生愉悦 。
合理的要求 , 满足一下倒不妨 。
成年人成熟的特征之一 , 就是学会听从自己真实的内心 , 做出没有任何伤害性的行为 。
但也需要“度” 。
临床心理咨询师黄惠萱在书中指出 , 有些人习惯于用物质弥补空虚感 , 往往跟舍不得放下“匮乏”有关: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