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小媛 真正毁掉你生活的,是你的“思维惯性”( 二 )
在《超级演说家》夺取冠军的刘媛媛说:
自己早年家境贫寒 , 在自己上中学的时候 , 因为进入青春期 , 而且到县城读书 , 会发现自己和城里孩子格格不入 。
既有对自己的气愤 , 也有不明所以地自卑 , 更重要的是自己还要应对他人的“欺负”和孤立 。
她那段时间不想去上学 。
但是 , 是他的哥哥改变了她的思维定势 , 让她觉得:贫穷和渺小并不是绝境 , 自己也可以变得更优秀 。
因此 , 她开始读书 , 而且是疯狂地读书 。 那时 , 她的哥哥在城里读高中 , 每个月都会省下自己一半的生活费 , 给刘媛媛买书看 , 以至于她对书十分珍惜 。
就连出操时 , 也会把书揣在怀里 。她说 , 是书陪她度过了艰难的青春期 , 没有任何叛逆 , 反而让她逆流而上 。
因此 ,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更应该明白:这个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 , 亦没有谁会因为你的家境 , 而去阻止你变得优秀 。
唯一对你造成阻碍的 , 是你的不想改变 。
有人说:“不要等待 , 机会稍纵即逝 , 永远不要把希望留给未来 。 ”
亦然 , 机会确实是不等人的 。 人生的悲剧不在于你没有机会 , 而在于机会到来之时 , 你却没有任何能力抓住 。
因此 , 不要抱怨这个世界 , 更不要抱怨你的现状 。 只要你愿意改变 , 整个世界都会对你微笑 。
3、真正毁掉你生活的 , 是你的“思维惯性”
有一句话说:“狂妄的人有救 , 自卑的人没有救 。 ”
对这句话 , 我深表赞同 。 因为 , 前者至少知道自己有实力改变 , 而后者 , 却把自己束缚在一个很小的世界 , 看不到未来 。
我们总以为是外界的因素 , 造就了我们的困境 。 实则不然 , 真正毁掉我们生活的 , 是我们的“思维惯性” 。
在心理学上 , 有这样一种心理暗示 , 那便是:你觉得自己行 , 不行也行;你觉得自己不行 , 行也会变得不行 。
因此 , 我们可以谦虚 , 但是 , 不要贬低自己 。 毕竟 , 在还未等到最终结局之前 , 我们没有资格做任何判断 。
没发生的事情 , 谁又说得好呢?
记得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 记忆深刻:
在一个庙宇中 , 有两个人在里面躲避风雪 。 一个人卖馒头 , 一个人卖棉被 。
这时 , 恰好是寒冬 。 半夜 , 卖馒头的很冷 , 卖棉被的很饿 。 但是 , 他们都觉得对方会先开口求助 , 因此 , 谁也不愿舍下面子 。
而后 , 卖馒头的开口:“再吃个馒头 。 ”卖棉被的说:“再盖床被子 。 ”就这样 , 卖馒头的不停吃馒头 , 卖棉被的不停盖被子 。
最终 , 卖馒头的冻死了 , 卖棉被的饿死了 。
由此可见 , 人总是这么奇怪 , 不愿意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 亦不能打破自己的思维惯性 。
他们只是觉得:对方有需要肯定会有求于我 。 但是 , 却没有思考 , 自己此刻也需要对方的帮助 。
若是两人各退一步 , 主动聊天 , 或许 , 大家都能从中获益 。
因此 , 不要把所有不好的结局 , 都归结与外界 , 也许是你自己的原因 , 只是你不愿意承认而已 。
余生 , 愿你打破自己的“思维惯性” , 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
小媛寄语:生活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 成功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得到的 。
关于这个世界 , 我们有太多想说的话 。 但是 , 我希望不是抱怨 。 因为 , 这个世界上的不幸远比你想象的要多 。
而你此刻的处境 , 不过是凤毛麟角而已 。
我们之所以不快乐 , 不过是我们没有看到外界的形势 , 也没有摆正自己的心态 , 更没有转变思维的观念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人老了,真正的富有,是拥有一个和睦美满的家
- 一个人真正的独立,是从攒钱开始的
- 往后余生,遇见这三种人,请拿命珍惜
- 真正的友情,从不喧哗
- 真正的放下,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忘掉这个人
- 城府深的女人,有这些表现,遇见就要好好珍惜
- “抠门9年”攒下两套房,真正的人间清醒是这样吗?
- 真正厉害的人,都会努力逼自己做好这三件事
- |真正破坏一个家庭的,不是外遇,不是贫穷,而是……
- |“真正旺夫的女人,身上都有这5个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