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 那个从没去过太空的航天员,把女儿也搭上了( 二 )


而“神十一”最具挑战的是33天模拟验证试验,他和航天员陈冬住进了不到10平方米的密闭舱内 。不能出去,不能洗澡,只能吃航天食品,完全与世隔绝 。
最要命的是,在舱内,不分昼夜,明晃晃的灯一直开着,机器的震动与噪声环绕不歇 。
在长时间的强光照射以及持续的轰鸣声中,他们要克服愤怒、焦虑等等情绪 。
普通人在那种环境一天都待不下去,而邓清明他们一待就是30多天 。
可艰苦的训练并没有带来理想的结果 。
发射前一天,总指挥部召开会议,宣布由景海鹏、陈冬执行神舟十一号任务 。
邓清明说,当时听到结果的时候,他的确懵了,他感受到整个大厅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 。
“当时什么都说不出来,停了一会儿,我转过身面对海鹏,紧紧地抱住了他,说了一句:海鹏,祝贺你!海鹏也深情地回了一句,谢谢你,兄弟!”
接近两分钟的时间里,整个问天阁大厅非常安静 。这一幕,令在场的许多人流下了泪水 。
【航天员 那个从没去过太空的航天员,把女儿也搭上了】很多人问过邓清明错失飞天机会的心情 。事实上,一个专业的航天员在当时是顾不上自己的心情的 。
“神十”发射后,邓清明同备份乘组其他航天员马上收拾行李,返回航天城,为战友做地面支持工作 。
无缘“神十一”后,邓清明坚持在地面值班33天,与393公里外的战友连在一起 。
在“神十一”任务成功后,总指挥长对邓清明以及另一位航天员说:作为优秀的备份,你们是光荣的,你们和“神十一”乘组共同完成了这次任务 。
“共同”二字让邓清明流下了眼泪 。他深切地体会到在这样一个神圣而又伟大的事业面前,个人的得失、成败显得多么的微不足道 。
03
父亲邓清明的航天事业,对于女儿邓满琪来说,则是一个从失望到理解的故事 。
直到自己成为了一名航天人,邓满琪才真正懂得,个人对于中国航天事业的意味着什么 。
邓满琪说,七岁之前,她关于爸爸的记忆就是两个字——飞机 。
那时候,邓清明是一名歼击机飞行员,经常不在家 。
左一邓清明
邓满琪小时候最喜欢抬头看天空,只要有飞机飞过,她就好像看见了爸爸 。
在她印象里,飞机就是父亲,父亲就是飞机 。
1998年1月5日,对于邓满琪来说是意义重大的一天 。
她的爸爸邓清明从一名飞行员被选拔成为预备航天员 。
成为一名航天员的女儿,邓满琪非常骄傲 。
尤其是2003年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飞天 。
英雄归来时,航天城里的所有人都前去迎接 。赞美声,欢呼声,邓满琪直观地感受到了身为航天员子女的荣光 。
杨利伟和邓清明
可是慢慢的,邓满琪也感受到了航天员女儿的苦痛 。
还没有看到荣耀,首先经历的却是和父亲长久的分离 。
因为邓清明要不间断参加各种训练,有时他一年都不能回家一次 。
即便是回到家中,也要马不停蹄地学习 。邓满琪想和爸爸说说话都找不到机会 。
让女儿更难过的是,在视频中看到并不年轻的父亲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中训练时扭曲的脸庞,和走出低压缺氧舱颤抖的步伐 。面对这些,邓满琪有说不出来的心疼 。
最让邓满琪更不能理解的是,父亲抛下妻女,不分昼夜的训练,并没能换来一次飞天的机会 。
在央视的一档节目中,邓满琪分享了当年的心境 。
初中的时候,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成功飞天 。就在神舟六号还在遨游太空时,邓满琪的学校召开家长会,父亲破天荒地腾出时间参加 。
家长会结束,很多人围在费俊龙和聂海胜的子女身边,一片欢声笑语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