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老宅时光记事起 我和我的父辈:窑洞故事( 二 )


夏天 , 院畔上的榆树上会一种毛虫 , 虫子吃完榆树的叶子 , 就会吐出长长的丝 , 倒挂在丝上 , 不留神毛虫还会掉在皮肤上 , 不一会就咬的皮肤红肿 , 奇痒无比 。
02箍窑洞
俗话讲 , 有人好(hào)吃 , 有人好(hào)穿 , 修一部“新地方”是陕北人一辈子的奋斗目标之一 。
父亲30岁那年 , 新地方的营建正式开始 , 营建的准备工作 , 则早在几年前已经开始了 。
箍窑洞最大的开支是建筑材料、匠人们的工资和伙食 。
为了准备营建资金 , 父亲与人合伙 , 远赴百里之外的神木大柳塔 , 承包零星工程 。
给工匠准备吃食 , 也在几年前就开始筹划 。 八十年代初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支援资金用于黄土高原治理 。 各生产大队组织村民秋后修梯田 , 减少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 减少黄河水含沙土量 , 所有参与修梯田的劳力根据出工的数量能得到面粉补贴 。 父亲和母亲都参与了修梯田劳动 , 通过劳动积攒了十几袋面粉 , 后来箍窑洞工匠们的主要伙食都来源于此 。
这些准备就绪后 , 就是挖地基、采石料、运输石料和箍窑洞了 。
箍石窑洞 , 需先挖土方 , 即把窑洞需要石料填充的地方挖空 。 为了尽量少花钱 , 挖土方就由父母亲带着我和弟弟在农忙的间隙完成 。 父亲在前用镢头挖土 , 母亲带着我和弟弟把土装到架子车里 , 土装满架子车就推着填充到平整好的院子 , 看着院子由小到大慢慢扩大 , 劳动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
采石料需请工匠完成 , 运石料的活则基本是父亲一手包办 。 采石场与后村交界 , 从采石场到新宅基地有几公里路程 , 还有近一公里的上坡山路 。 父亲买了一头上好的秦川牛 , 每天赶着牛车来回运输石料 。 为了每天能多运一趟 , 父亲在天还未明时就开始上工 , 响午在大树底下的阴凉地歇一小会儿 , 继续顶着烈日赶牛车 , 晚上收工回来还要给黄牛张罗草料 , 夏夜蚊子多 , 往往需要熏着陈艾 , 顶着星空 , 用铡刀给黄牛铡草拌料 。 父亲手上的血泡变成老茧 , 帆布包着的裤子磨破了再补好 , 如此反复 , 日复一日 , 直至能够建造6孔大石窑的石料运输完毕方才结束 。 这项工作沉重又单调 , 支撑他劳动的信念应该是对新居的期待和从无到有建造本身 。
01老宅时光记事起 我和我的父辈:窑洞故事
文章图片
箍石窑
窑洞从挖好土方的两侧土壕打地基 , 然后把石块从土壕一直砌到中间拱形 , 等石块的水泥凝固后窑洞主体工程就大功告成 。
砌窑洞的活由大师傅带着几位石匠负责 , 几位小工则负责给石匠打下手 , 包括搅拌水泥沙石、搬运石料 , 以及把石料加工成毛坯 。 窑洞外立面极为讲究 , 是窑洞的面子工程 , 是项精细活 。 要在所有的石料中选出颜色相同的石料 , 加工成大小相同的石头 , 面子部分由錾子錾上竖向和斜向的花纹 , 用兑了墨汁的水泥勾缝 。
合龙口是箍石窑洞的收尾工作 。 择吉日吉时 , 请负责营建的大师傅来主持 , 把最后一块石料安置到龙口 , 将五谷、黄历等物放到龙口边上 , 贴上合龙大吉的对联 , 点燃鞭炮 , 大师傅一边口念合龙词 , 一边把红纸包的小块年糕或硬币洒向观礼的人群 , 人人争着拾取 , 讨份吉利 。 孩子们开心的是红纸包着的硬币 , 能在小卖部换成水果糖解馋 , 大人们则会吃红纸包的年糕 , 求个长寿 。
合龙口之后 , 还要垫脑畔、装屋檐、拆土活、做门窗、修锅台、垒火炕、刷墙、拉电线 , 这些零零碎碎的活 , 除了必要的请匠人之外 , 大多数活是父母自己动手 , 我和弟弟能做的就是拆土活时帮父母装土到架子车上 , 或者在修好锅台后 , 用砂轮磨锅台和炕楞 , 这都是轻巧的活儿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