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两性情感 留学生因生活费不足辱骂父亲:“原生家庭”成了原罪?( 二 )


而自己靠自身努力成为北大高材生 , 也让他对孩子抱有严苛的高期待与高要求 。 “我犯过不尊重孩子天性的错误 , 把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到她身上” 。 他说 , 这是孩子长大后他才意识到的 。
父亲有问题的教育方式 , 对女儿造成巨大的心理伤害 , 以至于女儿从小就成为敏感多疑、暴躁易怒的性格 。 因此 , 就像这位父亲在回应中说的:“应该尊重孩子的天性 , 健康和坚强的心智远远比学习成绩或金钱更重要 。 ”

  • 物质不能太溺爱
和学习上的要求严苛恰恰相反 , 在物质生活上 , 父母是比较迁就孩子的 。 原因可能是父母离异 , 让父亲内心感到愧疚 , 所以尽可能在物质方面对孩子进行妥协 。
适当的物质激励 , 可以产生惊喜感、幸福感 , 以及感恩的心理 , 而过多则会起反作用 。 无底线的包容妥协 , 会让孩子将这种物质当作父亲的一种补偿、赔偿 , 孩子就会认为这种付出是理所应当的 。
物质带来的便利与优越很容易让人沉迷 , 一旦父亲不再像之前一样付出 , 对孩子来说 , 不亚于断瘾 , 孩子反而会更加怨恨父亲 。 因此 , 物质方面要张弛有度 , 不可毫无底线去容忍妥协 , 你的容忍与迁就 , 带来的只会是孩子的变本加厉 。 合理满足孩子要求 , 不溺爱 , 不超越自身水平 。
  • 要正确引导 , 反省不足
无论是当初不远隔离跳窗逃跑 , 还是引导网友针对自己父母 , 都可以看出来 , 女孩的自省能力严重匮乏 , 这一点应该和小时候父母教育方式有关 。
当子女没有达到自己的心理预期 , 或者子女做错了事情 , 假如说 , 此时父母一味地指责、贬低、打骂 , 却从未正确引导子女去理性反省自我 , 找出自己的不足 , 明白惹父母生气的原因 , 那么 , 子女只会受到大量叠加性心理创伤 。
在内心创伤严重的同时 , 性格变得敏感多疑 , 不懂得是非对错 , 再加上缺乏自我反省能力 , 从不寻找自己的错误 , 遇事只会指责他人 , 将对方好意当成恶意 , 很容易三观颠覆而不自知 , 且不懂得如何理性与他人相处 。
因此 , 父母在孩子还小的时候 , 就要学会积极正确地引导子女 , 如何理性反省自己的不足 , 同时也会增强子女的共情能力 。
“原生家庭”的思想“有毒”那么 , 这全是“原生家庭”的错吗?非也 , “原生家庭”表示 , 不背这个锅!其实 , 女孩本身的思想观念就有很大问题 。
跟这个留学生类似的案例还有一个 , 曾经 , 有一位月薪3000元的母亲 , 由于拒绝为女儿买8000元的手机 , 遭到女儿大骂:“你废物 , 却要生下我来受罪 。 ”
在近些年“原生家庭”这个社会学概念火了之后 , 众多年轻一代开始将自己一切的负面情绪、负面遭遇都归结于“原生家庭”:
“我考不上大学 , 都是因为我父母没文化!”
“我找不到对象 , 都是因为我父母没钱!”
“凭什么别人生下来就能开超跑 , 躺着收租 , 我的父母就没有本事 , 才让我活得这么累!”
“为什么要把我生在这么贫穷的家庭里?家里这么穷 , 为什么还要生下我 , 让我来受罪?”
当他们钻了牛角尖 , 思想偏激 , 将“生而为穷人 , 我父母应该很抱歉”认为是理所当然 , 内心就不再有幸福感 , 好像自己遭遇的所有不幸 , 都是父母欠自己的 , 都是别人欠自己的 。
可实际上 , 这种错误的思想 , 会荼毒人的心智 , 否定别人的努力 , 也否定自己存在的意义 。 他们看不起普通人的生活 , 但又不愿通过自己努力 , 去改变现状 , 只会一味地把气撒到父母与他人身上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