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吟至今 57岁老人离家700公里,帮儿子带娃2年后感叹:我还是回家存钱养老( 二 )


直到两年后 , 儿媳有了身孕 , 她父母都还在上班 , 没时间帮忙 。 小两口的经济并不宽裕 , 请不起育儿嫂 , 只能求助徐阿姨 。
02.57岁老人离家700公里 , 帮儿子带娃2年徐阿姨和老伴在老家镇上经营一家早餐店 , 卖当地的小吃“豆浆炒米粉”和“扁食汤” , 生意还不错 。
接到儿子的电话 , 徐阿姨没有丝毫犹豫 , 一口应承下来 。
但老伴比较现实 , 不肯同去 , 他说还是自己赚点钱 , 存钱养老比较实在 。
徐阿姨觉得从古至今都是养儿防老 , 反正迟早要去和儿子一起生活 , 不如早点过去适应 。 而且 , 现在去帮衬儿子儿媳 , 将来他们才会更孝顺 。
老伴不为所动 , 坚持要留在老家赚钱养老 , 徐阿姨也不勉强 。
虽说离家700公里 , 她一个人又从没出过远门 , 但一想到能够与儿子生活在一起 , 徐阿姨便开心起来 , 美滋滋地收拾好行囊 , 踏上征程 。
然而 , 一切并不像她期待中的那样 。
她帮儿子带娃2年 , 包揽下所有家务:每天6点半起床买菜 , 白天带娃、做饭、做家务 , 晚上9点后才能真正休息 。
身体上的劳累对她来说 , 其实没什么 , 重要的是她一边受累 , 一边受委屈 , 儿媳还不满意 , 这才是最糟心的 。
徐阿姨与儿媳各方面的分歧都很大 。
生活习惯、价值观念方面的矛盾姑且不说 , 单单是带娃方面的分歧 , 就已经让她烦躁不已了 。
儿媳的规矩很多 , 这个不健康 , 那个不卫生 , 这个方法不对 , 那个不科学……
就连她和孩子说句话 , 儿媳也能挑出毛病 , 说某某书上写了 , 这样说话会影响孩子心理健康 。 总之 , 不停地说教 。
尤其是孩子生病的时候 , 哪怕她一整夜守着孩子没睡觉 , 儿子儿媳也会觉得是她没带好 。
徐阿姨又累又气 , 但为了不让儿子难做 , 她只能忍着不说 。
03.为一杯牛奶 , 57岁老人心灰意冷离开那天 , 为了一杯牛奶 , 婆媳俩终于彻底撕破脸 。
当时 , 徐阿姨正在厨房忙着烧菜 , 屋内睡觉的孩子正好醒来 , 肚子饿了 , 大哭 。 她只好一边抱着孩子 , 一边煮牛奶 。
谁知 , 孩子饿急了抱着她的手 , 吮吸她的大拇指 。
这一幕正好被下班回来的儿媳看见了 , 儿媳不高兴了 , 把孩子抱走 , 对着她又是一通说教 。
徐阿姨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解释 , 心中烦躁不已的她 , 在测试牛奶温度时有些精神恍惚 , 直接拿起奶锅尝了一下牛奶的温度 。
儿媳更加生气 , 说话的语气有些重 , 指责她不注意卫生 。 徐阿姨也忍不住了 , 这两年来所受的委屈 , 全都涌上心头 , 她和儿媳吵了起来 。
吵完之后 , 徐阿姨越想越生气 , 先给儿子打电话投诉 , 随后给老伴也打了电话 。
老伴一个人在老家经营早餐生意 , 由于精力有限 , 每天限量供应 , 卖完就收工 , 收入少了近一半 。
老伴劝徐阿姨回老家一起存钱养老 。 老伴说宁愿每个月赞助一些钱给儿子 , 让儿子去请育儿嫂 , 也不要住在一起 , 每天吵个不停 。
老伴觉得赞助的钱看得见 , 查得到;帮忙带娃付出的时间精力 , 看不见、说不清 。 就算看见了 , 儿子儿媳也会觉得理所应当 , 何必呢?
徐阿姨仔细一想 , 好像确实是那么回事 。
后来 ,儿子回来和儿媳发生了争吵 。 徐阿姨隐约可以听见儿媳在指责儿子 , 说儿子愚孝 , 凤凰男……
徐阿姨顿时心灰意冷 , 等儿子过来安慰她时 , 她感叹道:“算了 , 我还是回家存钱养老吧 。 ”
过了几天 , 徐阿姨踏上回家的路 。
04.接纳父母 , 是给他们最好的礼物《无问东西》里的一句台词: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