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本心 知名985毕业生4小时被诈骗92万元,为什么被骗的都是高学历?( 二 )


深究被骗的本质 , 无外乎两点:
1、轻信 。
2、贪欲 。
以下 , 我们就从这两点着手 , 谈一谈“为什么高学历人群 , 也会被低俗的手段诈骗”!
一、依附于自身经历、学识、见识上的“高度自信”自信 , 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价 , 是成功后的良性情绪 。 一般来说 , 自信并非自大、高傲 。 但从逻辑上来讲 , 依然存在这样的盲目性 。
“成功后的良性情绪” , 言外之意就是“不成功的人往往不够自信”;“逻辑上讲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 言外之意就是“自信可能演化成高傲、自大” 。
说到这里事情就很明了了:博士、研究生、律师、医生、企业高管 , 甚至是个体户小老板、公里的经理、主管 , 更甚至是做好了某件小事的个人 , 这些人都是“自信”的指向目标 , 即“有过成功 , 所以产生了良性情绪(自信)” 。
往往自信的人也把握不好“自信的分寸” , 偶尔会陷入高傲、自大的情绪中 , 深深伤人 。 如:普通员工的提议往往会遭到老板、主管、经理 , 或者从业多年“资深人士”的反对 , 因为在这些人眼里“你没有资格跟我谈论这些事” 。 这就是自大、高傲!
上述案例中 , 骗子就是利用了闻涛的自信心:先是准确描述他的各项个人信息 , 而后将自己的身份证等信息发给他 。 之后 , 闻涛根据自己多年的生存经验以及高学历代表的高智商 , 审视了对方的各种可能性之后 , 最终还是相信了对方的身份 。
自信与否 , 是描述人在社会适应中的一种自然心境 。 人往往喜欢尝试用自己有限的经验去把握这个陌生世界的无限可能 , 即“自信的人 , 往往会有一些错误的认识” 。
二、对钱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看到这个小标题的第一眼 , 相信许多人会轻蔑一笑 。 别笑 , 我是说真的!
你知道从你目前的所在地去欧美多远吗?
你或许会说远 , 也或许会说不远 , 甚至还会说“也就飞几个小时、一天、两天的时间” 。 那么 , 地面距离究竟是多少公里?如果直线飞行需要飞多少个小时?依据航线飞行要飞多久?这些问题你都不知道 , 这就是“基础概念”和“准确概念”的问题!
1、人往往对钱都有一个“基础概念”:钱嘛 , 不就是买东西的吗?这是钱的“价值属性” , 是交换的介质 , 是“基础概念” 。
2、米面多少钱一斤 , 有多少种价格和选择;50块钱能买多少个鸡翅 , 或者多少个鸡腿 。 这叫钱的“准确概念” , 与其“发挥价值属性之后 , 等价能获取到商品的数量”相挂钩 。
高学历、高智商人群往往对钱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 。
依附自身超高的学历、学识、智商 , 他们的钱往往来得很快:度过了最艰难的那段时间 , 但凡开始赚钱 , 钱就会越赚越多、越赚越快 。 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只要不做超出自己认知范围外的事 , 即“赌博” , 这些人大概率不会经历破产的情况 。
也正是因为他们的钱赚得容易、来得快 , 所以他们往往对钱也“不太在乎” 。
他们知道重要 , 但是不知道什么才叫重要 。 他们的节省往往只局限于“该花的 , 倾家荡产也得花;不该花的 , 一毛不拔” 。
什么情况下该花 , 什么情况下不该花 , 他们也是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的 。 这一点 , 跟所有人都一样!不同之处在于 , 他们有钱“肆意花”;我们穷 , 必须“扣扣搜搜”(所以我从来没被诈骗过 , 诈骗电话最多接不超过5秒) 。
三、对实现自我价值有“迫切需求”看到这里 , 应该不会有人轻蔑一笑了 , 毕竟上一段突然发现了自己认知不足 , 此时相对会谨慎一些 。 但相信许多朋友看到小标题的第一眼 , 还是愣了一下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