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 “晚年想住儿子家,错了吗?”听完儿媳的解释,婆婆笑着走了( 二 )


【结婚 “晚年想住儿子家,错了吗?”听完儿媳的解释,婆婆笑着走了】其实,王阿姨每次刷朋友圈看到老姐妹出去玩,心里总是羡慕不已,听儿媳这么说,也觉得自己该趁着能动的时候多出去走走 。
听完儿媳的解释,婆婆笑着走了 。可谓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
王阿姨和老伴旅游回来,和邻居谈及儿媳,不住地夸赞她,说儿媳想得周全,出去一趟感觉到底不一样了,整个人心胸都变得开阔了 。
结婚 “晚年想住儿子家,错了吗?”听完儿媳的解释,婆婆笑着走了
文章图片
“养儿防老”不是条件交换
看完王阿姨的经历,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王阿姨代表了大多数中国式父母,他们不知道怎样与已经成家立业的子女相处,有时觉得他们在讨好子女,有时又让人觉得他们在干涉子女的生活 。
不少父母有这样的想法,他们认为自己对子女好一些,多为子女着想,等到自己不能动的那一天,子女就能为自己养老,在晚年好好侍奉他们 。
但我想说的是,“养儿防老”绝不意味着条件交换,你对子女好,子女在你年老时才会对你好,千万不要有这种想法 。
子女对父母是否孝顺,取决于家庭教育,而不是父母的无私 。
会教育孩子的家庭,父母懂得从孩子很小的时候便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他们用自己的爱滋养孩子,让孩子成为一个懂得爱又会爱的人 。
他们对孩子的爱不是一味溺爱,而是在该付出时付出,该放手让孩子独自面对时便放手 。
张弛有度的爱,更能培养出有责任心、有爱心的孩子 。
结婚 “晚年想住儿子家,错了吗?”听完儿媳的解释,婆婆笑着走了
文章图片
不会教育孩子的家庭,父母只知道一味溺爱孩子,事事替孩子操办好了,恨不能替孩子承受世间所有的苦难,这样的教育更容易培养出“啃老”的孩子 。
如果你的子女对你的态度本来就很差,你再讨好和付出,他们都不会被感动;如果你的子女有良心,不用你说,晚年也会主动照顾好你 。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同理,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同样是发自内心的,不论哪种爱,靠的是血缘以及做人的良心 。
希望所有做父母的,都能明白这一点 。
就像王阿姨,知道子女孝顺就够了,不必为了尚未到来的事情焦心,趁着身体还能动,去做想做的事情,去想去的地方,去拓展生命的质量 。
结婚 “晚年想住儿子家,错了吗?”听完儿媳的解释,婆婆笑着走了
文章图片
劝你活得狠一点,别做倒贴保姆
也许有人会问,万一子女不孝顺,我不忧心晚年生活能行吗?可不得好好讨好子女啊 。
我常对读者群里的父母们说,不要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你的晚年生活过得如何,其实取决于你自己 。
子女有子女的人生,你同样有自己的人生,劝你活得狠一点,别做倒贴保姆 。
有些父母不懂得为自己打算,子女结婚买房子,恨不能把自己的养老钱都拿出来贴补子女;子女还没说需要帮忙,父母便忙不迭又是出钱又是出力;即使子女又混又不孝,他们也不忍心看子女受苦,总会时不时贴补点钱 。
这样做的结果是,一旦遇到不孝顺的子女,付出的钱和精力便都打了水漂 。
就像电视剧《安家》里的严叔和严婶,卖了一辈子包子,攒下的钱给儿子买房子,本打算和儿子住到一起,带着行李去儿子家敲门,却连门都没进去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