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堤位于哪个城市,西湖上有一条堤坝是以苏轼的姓名命名的叫什么?( 八 )


南宋开始 , 苏东坡主持修建的这一条堤岸,已经成为西湖十景之首,名曰“苏堤春晓” 。不过,可以肯定,今天游人所见的苏堤,早已不复苏东坡修筑的原样,一定经过了无数次的增补修葺 , 整饬路面,植树造林 。比如,在里西湖修筑了“杨公堤”的明代弘治年间杭州知州杨孟瑛,就曾经将部分疏浚西湖的淤泥用于补益“苏堤” 。也就是说,今日“苏堤”之美,并非成就于苏东坡一人之手 。后人为怀念苏东坡浚湖筑堤的政绩,就将这条南北长堤称为苏堤 。春日之晨,六桥烟柳笼纱,几声莺啼,报导苏堤春早 , 有民谣唱道:“西湖景致六吊桥,一株杨柳一株桃 。”“西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就此而得名 。.旅游指南景区分类: 人文景观 门票价格: 免费 景区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侧 最佳时间: 春季晨曦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建议游玩时长:半小时为宜 温馨提示:如在苏堤南端可以去那附近的苏东坡纪念馆或者西湖十景的另一景的“花港观鱼”公园游览 。详解景点位于西湖的西部水域,西距湖西岸约500 米,范围约9.66 公顷 。它是由苏堤 和六桥 、御碑 及御亭 、御书楼遗址 等组成 。在堤上可欣赏到堤体东西两侧景域内的整个西湖水域和环湖景观,即:堤西的西里湖 水域,堤东的外湖 水域、湖南、西、北群山山峦,以及湖中三岛和湖东面的沿湖景观 。苏堤宋元祐 四年(1089 年)苏轼(东坡) 第二次来杭做知州 (任期1089 年-1091 年)时 , 见西湖草长水涸,葑田已占西湖之半,于是在第二年上书朝廷 , 要求疏浚西湖 。凭著朝廷给他的100 道僧人的“度牒” ,采用以工代赈的方法募民开湖 , 花了20 多万人工,终于把葑草打撩干净,并用挖出的葑草和淤泥筑起了这条长堤 。后人为缅怀他,称此堤为“苏公堤”  , 简称“苏堤”。南宋年间,在堤上先后辟建了亭台楼阁 , 成了湖上游览的喧闹之地 。1988 年,在堤的南端建起了杭州苏东坡纪念馆 ,内有苏东坡雕像和苏东坡历史资料展厅 。苏堤 历史悠久 , 景致迷人,环境幽静 , 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当春日的拂晓晨光初启,宿雾还未散去,堤上垂柳轻拂、桃花绽放,洋溢着春机盎然的活泼景象 。沿堤漫行时如画图般逐渐展开的湖山胜景让人心醉 。因此素有“烟柳画桥” 之称,自古至今均为观赏西湖全景最佳处 。六桥始建于北宋 (960-1127年 )的单孔半圆石拱桥,每座桥的净跨约3-8 米 。桥体为条石砌筑,桥栏雕花,形态小巧、工艺精致 。映波桥映波桥:苏堤上的六桥由南而北,“映波”是第一桥 , 站在桥头可见湖面上映有花港观鱼内的亭台楼阁、长廊水榭的倒影 。民国九年桥面改石级为斜坡 。现桥栏上装饰有跃狮、蝴蝶、回纹图案 。映波桥名为吴朝冕书 。紧靠南山路一边可见新建的雷峰塔,一边则是另一处西湖十景“花港观鱼” 。一路走过路边的丛竹 , 行至桥头又可见从堤横入花港的小桥,那头那是有名的蒋庄,曰“兰陔别墅” 。映波桥长17米 , 净宽7米,单孔净跨7.40米,半圆石拱桥 。始建于北宋,民国九年桥面改石级为斜坡,旧时港通赤山教场 。锁澜桥苏堤的第二桥 , 在桥上可观不远湖对面处的汪庄,桥长16.9米,净宽6.4米,单孔净跨6.2米,是一座半圆石拱桥,始建于北宋,民国九年至十一年改石级为斜坡,一九五四年拱桥改为青石桥栏,旧时通赤山麦岭路 。望山桥苏堤的第三桥,不远处既是花港观鱼公园,另一侧观望则可见三潭印月岛 。桥长16.9米,净宽7米,单孔净跨4.7米 , 半圆石拱桥,始建于北宋 , 民国九年至十一年桥面改石级为斜坡,旧时通花家山港 。压堤桥苏堤的第四桥,桥长16.9米,净宽4.0米,单孔净跨6.3米,是一座半圆石拱桥 。是眺望全湖的最佳处之一,故名“压堤”,旧时通茅家埠港 。据说桥下之水特别深,则去灵隐天竺,舟行必取道于此,桥旁曾经有石台灯笼以照夜船行走,桥边湖中以前还产西湖莼菜 。东浦桥苏堤的第五桥,名为“东浦桥”,但也有称“束浦桥”的 。桥始建于北宋 , 桥通曲院 港 , 与西岸流金桥斜对 。整桥长16.8米,净宽4.3米,单孔净跨5.9米 , 是一座半圆石拱桥,民国九年至十一年桥面改石级为斜坡 。跨虹桥从北山路的香格里拉饭店门口的正对面就可远远见到常宅边的苏堤第六桥,“跨虹桥” 。桥长21.1米,净宽4.3米,单孔净跨8.1米 , 是半圆石拱桥 。始建于北宋,明代桥址略有移动 , 是苏堤六桥中唯一移动过桥址,长度最长,单孔跨度大的一座, 民国9年后,桥面由石级改斜坡 。旧时通耿家埠港 。如果不想走长长的堤,只想看看景感受,此处便是感觉苏堤最好的地方了,而且不远处就是北山路,东望孤山,西见曲院风荷 , 且回家也很方便,特别是夕阳之时的一地清爽 , 凭栏清风可以让自己莫名感动 。御碑和御碑亭题刻“苏堤春晓 ”景名的御碑 是该景观的重要历史物证之一,位于苏堤压堤桥 以南21 米的堤体西缘,是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帝 巡游西湖、品题“西湖十景 ”、御书“苏堤春晓 ”景名所立 。现“西湖十景 ”碑中,只有“苏堤春晓 ”和“曲院风荷 ”为康熙帝 当年御题真迹 , 为市级文保单位)碑为太湖石所制,通高2.56 米 , 宽1.05 米,厚0.22 米;碑额正反面浮雕海水和云龙图案;碑身正面刻康熙帝1699年 御题行书“苏堤春晓”四字,背面刻乾隆帝1751年 御题七言绝句,侧面刻乾隆帝1757年 、1762 年两次为该景观御题的两首叠韵诗;碑座方形 。雍正八年 改亭为建岑楼,清未则为小屋 , “文革”时碑断数块,至后补整树立 。御碑的保护性建筑御碑亭 为清代风格的四角攒尖顶木构亭,座西朝东,面积为12.2 平方米,通高4.8 米 。苏堤建造者苏轼简介苏轼(1037~1101年) , 字子瞻 , 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苏轼苏轼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 , 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生平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 。神宗元丰二年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后量移诸州 。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还朝,为中书舍人 , 翰林学士 。知制诰 。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年),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 。苏轼著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他于北宋后期两次来杭任职,第一次是公元1071年-1074年 , 任通判三年,职位仅次于知州 。第二次是1089年-1091年,任知州两年 。申遗历程2010年6月9日 , 根据申遗专家的意见 , “西湖十景”之首“苏堤春晓”的本体——苏堤,将实施3处花坛的整治,这三处花坛由于与苏堤整体“桃红柳绿”的意境不符,被列为苏堤整治的重点内容 , 将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被拆除 。施工时间将从6月20日开始 。2011年6月25日电 接近台北时间6月25日凌晨零点,正在巴黎召开的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将“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成功申遗的西湖,也是中国第41处“世界遗产” 。交通攻略苏堤全长约2.8公里,北起北山路栖霞岭下,南邻南屏山北麓 , 北山路可以乘坐公车到岳庙站下车,南山路可以乘坐车到苏堤站下车 。交通指南:504,514,822 , 808,4/K4,Y6,Y7,315 , Y3 , 51,52,Y2(在“苏堤”站下为南端入口) 27/K27,7,118 , Y10,51,52(在“岳庙”站下为北端入口) 建议:游客从市区方向来可以到岳庙站下车,滨江区,转塘镇游客建议在苏堤站下车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