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古代叫什么,枣庄古代叫什么( 三 )


【南北朝】(420年—581年)今枣庄市先为齐地,后为梁地 。齐时,枣庄市北属鲁郡,辖蕃、永兴、昌虑;南属兰陵郡,辖氶、鄫、傅阳 。
【隋朝】(581年-618年)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罢兰陵郡 。
【唐朝】(618年—907年)今枣庄市属河南道,北置滕县,南置兰陵县 。
【北宋】(960年—1127年)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今枣庄市滕县隶属京东西路徐州彭城郡 。
【元朝】(1271年—1368年)今枣庄市属山东西路,北部置滕州下领滕县,南部置峄州下领兰陵县 。
【明朝】(1368年—1644年)今枣庄市属山东省济宁府(后属兖州府),北置滕县,南置峄州 。
【清朝】(1644年—1911年)今枣庄市属山东省兖州府,北置滕县,东南置峄县 。
扩展资料:
截至2018年,枣庄市下辖5个市辖区(市中区、薛城区、峄城区、台儿庄区、山亭区)、1个县级市(滕州市) 。枣庄市人民政府驻薛城区 。
截至2018年末,枣庄市公安户籍总人口422.56万人,其中男性222.27万人,女性200.29万人 。常住人口392.73万人 。出生率12.0‰,死亡率4.74‰ , 自然增长率7.26‰ 。城镇常住人口达到231.2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88%,比上年提高1.56%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枣庄
山东枣庄的古代名称和现在一样,都是叫枣庄,因多枣树而得名枣庄 。
唐宋时形成村落,因多枣树而得名枣庄 。明朝初年 , 朝廷允许民间开矿,鲁峄地区(现枣庄市中区范围)乡民开山取石为磨、碾 , 挖井取煤作薪 。随着煤炭的开采,逐渐有移民迁徙到峄北窑场周围聚居 。在各聚居点,人们或以姓氏、或以地物村志等取名作标 。
发展进程:
枣庄市境域原为峄县、滕县辖地 。夏朝,境域南属鄫国,北和西部属滕国和薛国 。商朝,今枣庄市西北部为滕国、郳国和薛国,东北部属鄫国,中部为蔇国,南部为逼阳国 。西周,今枣庄市东部属鄫国,南部属逼阳国,西部属薛国,北部属滕、郳(鲁国附庸国)二国 。春秋时期,今枣庄市东属鄫国,南属宋之逼阳国,西部属薛国,北部属齐之滕国和小邾国 。
公元前254年,全境属于楚国 。秦朝,废分封制,置郡、县,枣庄境东为郯郡的兰陵县、鄫县 , 南为傅阳县,西为薛郡的薛县、戚县,北部为滕县 。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 , 改兰陵为氶县,隶属沂州琅琊郡 。滕县属彭城郡 。宋朝 , 仍为北置滕县,南置氶县 。
明朝 , 北置滕县,南置峄州,后峄州降为峄县 。先属济宁府,后属兖州府 。清循明制 。民国时期,仍为峄、滕两县,属山东省西区 。抗日战争时期 , 峄县于1939年11月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属鲁南专区 。滕县分滕东、滕西两县,分属鲁南专区和湖西专区 。1944年建立滕县抗日政府,属鲁南行署二专区 。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峄、滕两县分属台枣专区和尼山专区 。1950年,峄、滕两县属滕县专区 。1953年改属济宁专区 。1958年峄县机关迁至枣庄镇 。1960年,峄县改为县级枣庄市 。1961年9月12日枣庄建制为地级省直辖市 。
扩展资料: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经奏请 , 成立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兴公司 。民国元年(1912年) , 《中兴公司章程》正式施行,其中说明:本公司总矿在峄县城北枣庄 。至此 , 枣庄地名在社会上才开始逐渐出名 。
参考资料:
枣庄市人民政府–枣庄概况
百度百科–枣庄
枣庄市位于山东省南部,枣庄是一块古老的土地,根据考古发现,早在73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夏时南部为鄫国,北和西北为滕国和薛国 。后几经变称,明时,北置滕县 , 南置峄州,后降峄州为县 。清循明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枣庄地区分属台枣专署和尼山专署 , 1950年5月,属滕县专署 。1953年7月,属济宁专署 。1960年1月,撤销峄县,建立县级枣庄市 。1961年9月,定为省辖市 。1979年 , 滕县由济宁专区划归枣庄市 。枣庄市驻地,早在唐宁时就形成村落,因多枣树而得名 。历史沿革 夏朝时期 , 今枣庄地区南属鄫国,北和西部属滕国和薛国 。商朝时期,今枣庄地区西北部为滕国、郳国和薛国 , 东北属鄫国,中部为蔇国,南部为逼阳 。西周时期 , 今枣庄地区东部属鄫国,南部属逼阳,西属薛国,北属滕、郳二国 。春秋时期,今枣庄地区东属鄫国、南属逼阳国 , 西部属薛国,北部属滕国和小邾国 。战国时期 , 今枣庄地区东部为兰陵、南部为傅阳,西为齐之舒州,北部为齐之滕国 。公元前254年,今枣庄地区全境属于楚国 。秦朝,今枣庄地区东部为郯郡的兰陵县、鄫县,南部为傅阳县,西部为薛郡的薛县、戚县,北部为滕县 。西汉时期 , 今枣庄地区北部属鲁国、南部为楚国 。东汉时期,今枣庄地区属东海郡 。三国时期,今枣庄地区全境属魏 。两晋时期,今枣庄地区北部初属鲁郡,先后置蕃县、薛县、公邱县、戚县 , 南部属兰陵郡,先后置氶县、鄫县、阴平县、昌虑县、合乡县 。南北朝时期 , 今枣庄地区北部属鲁郡,辖蕃、永兴、昌虑,南属兰陵郡,辖氶、鄫、傅阳 。公元550年以后,今枣庄境内只有氶、蕃两县建置 。隋朝 , 今枣庄境内北为蕃县,后改为滕县 , 南为兰陵县,后改为氶县 。唐朝 , 今枣庄地区属河南道,北置滕县,南置兰陵县,后改为氶县 。宋朝,今枣庄地区北部为滕县 , 南部为氶县 。金朝,今枣庄地区北部为滕县 , 南部置峄州 。元朝,今枣庄地区北部置滕县,南部置峄州 。明朝,今枣庄地区属济宁府,后属兖州府,北部置滕县,南部置峄州,后降为峄县 。清朝 , 今枣庄境内属兖州府 , 北部置滕县,南部置峄县 。中华民国时期 , 沿袭清代区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今枣庄地区仍为滕、峄两县,属济宁专署领导 。1960年,峄县改为县级枣庄市 。1961年枣庄升格为山东省省辖市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