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易博览 顾诵芬:身为江南第一读书人家的理工男,航空报国,择一事干一生( 二 )


1967年 , 老妈病逝 , 等到顾诵芬回到上海的家中时 , 人已火化 。 顾诵芬很伤感:为了搞航空 , 我把母亲给牺牲了 。 而在老妈生前 , 最让她开心的 , 还是1962年 。 那时 , 顾诵芬带着自己的媳妇江泽菲回上海 。 一家人 , 高高兴兴地聚在有名的红房子大嘬一顿 。
03
江泽菲 , 1936年出生在安徽旌德县 , 上有一哥两姐 。 大哥江泽垓 , 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 , 是具有一定名望的文化界人士 。 解放后的他 , 却被归入自由主义分子一派 , 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均成为批判对象 。 1952年 , 江泽菲考入北京医学院 。 1957年毕业后 , 她被分配到沈阳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任小儿科大夫 。
泽菲与大姐载芬同时在沈阳 , 这样姐妹间有个相互照应 。 而载芬的夫君 , 正是黄志千 , 六院一所的总设计师 , 也毕业于上海交大 。 这样一来 , 顾诵芬既是黄志千的学弟 , 也是他的得力助手 。 在一所众人眼中 , 顾诵芬天天一身涤卡中山装 , 每天两点一线 , 从宿舍到办公室 , 永远都是夹着一本书 , 来去匆匆 , 他的神情永远都是专注、专注再专注 。
一年年走过春夏秋冬 , 顾诵芬已是31岁的单身汉了 , 黄志千有心将其与妻妹泽菲牵线 , 但他还觉得有必要地将江家情况说明一下:江家在政治上有些问题 , 如果你跟泽菲结婚 , 可能与自己一样 , 有些涉及国家绝密的、太尖端的工作就不能干了 , 你好好考虑一下 。 但顾诵芬在业务上是求真务实派 , 但在生活中他根本就不在意这些 。
初次见面 , 泽菲觉得顾诵芬本人特别拘谨 。 那是 , 整天埋头于钻研的人 , 一下子走入滚滚红尘 , 还真不适应 。 真金不怕火炼 , 顾诵芬的沉稳 , 还是令泽菲大有好感 。 再说 , 有姐夫黄志千背书 , 顾诵芬的人品应该没问题 。
04
1962年8月 , 顾诵芬与泽菲结婚 。 婚前 , 两人也曾花前月下 , 逛公园 , 看电影 。 但顾诵芬还是犯了直男病 , 他对泽菲开门见山:婚后就别逛公园、看电影了 , 我还要读书 。
这不 , 小夫妻一两个月进趟沈阳城 。 早上一出门 , 两人直奔火车站附近的太原街 , 那有市内最繁华的商贸中心 。 顾诵芬直奔书店 , 泽菲则是到各大卖场采购食品、家用 。 一切搞定后 , 泽菲回头来到书店 , 找顾诵芬一起回家 。
最有意思的是 , 刚结婚时 , 两人是周末夫妻 , 在家从不开火 。 泽菲平时住在医院宿舍 , 周日两人团聚 。 顾诵芬买了一个大保温桶 , 就是当年街上卖书棍用的那种 , 军绿色的居多 。 周日食堂只开两次饭 , 诵芬夫妇总会一早打饭 , 放入保温桶 , 留着当午饭吃 。 下午再去打饭 , 留待晚上吃 。
1963年 , 儿子顾衡出生 , 顾诵芬夫妇升级当爸妈了 。 两人曾商议 , 把孩子留在上海 , 交由爷爷奶奶带 。 但孩子出生后 , 泽芬自己就舍不得 , 母子连心 , 她太想把孩子带回沈阳了 。 但顾诵芬仍坚持原来的约定:如果带回去 , 我实在没时间帮你带孩子哦 。 泽菲深知夫君的秉性 , 顾诵芬投入工作时 , 是心无旁骛的那种 , 他的时间与精力完全都投入到工作中 , 根本就分身乏术 。
而泽菲自己 , 所在医院实行的是24小时住院医师制 , 即使晚上休息 , 也要保证随叫随到 。 如何哺乳 , 如何照护婴儿 , 都是实打实摆在面前的问题 。 夫君那边根本就指望不上 , 靠着自己的力量 , 也终究有限 。 为了儿子有更好的照顾与陪伴 , 还是留在爷奶身边为妙 , 也让老人有个念想 。
泽菲想通了这点 , 就不再纠结 。 但与儿子的分别之际 , 她还是想起婆婆当年送子北上的心情 , 依依惜别 , 难舍难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