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微信头像成为“第二张名片”,有人隐藏,有人展示( 二 )


而对于位高权重的公司领导者来说 , 需要树立威严 , 不希望被下属了解自己太多的信息 , 因此保护隐私就显得非常重要 。 让谁也无法获取额外信息 , 这被认为是最保险的做法 。
第三 , 保持低调 , 职场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圈子 , 普通员工尚且有很多工作、人际上的烦恼 , 更何况领导 , 他们身上的压力自然比员工要大 , 需要顾及的事情也更多 。 因此 , 公司领导者通常会选择低调做人 , 山水风景给人与世无争的感觉 , 很符合为人低调的风格 。
此外 , 大部分公司管理者 , 头像基本保持不变 , 昵称也基本不变 , 他们的朋友圈除了转发一些紧跟时代的大事和公司信息外 , 基本上没有太多生活气息 , 甚至有的朋友圈一片空白 。
新新人类或许觉得不发朋友圈的人很奇怪 , 大多沉闷无趣 。 其实从公司领导角度来说 , 极少发朋友圈或者从不发朋友圈的人 , 或许更喜欢深度思考 。 只不过他们不会在朋友圈这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熟人圈里表达自我 , 暴露自己 , 而是信守惜字如金、沉默是金 。
当微信头像成为“第二张名片”,有人隐藏,有人展示
文章图片
头像要有记忆点和传播力
在企业界 , 还有一部分人 , 尤其是创业者或者公司营销人员的头像也有一个共同特征——常用形象照或者本人照片做头像 , 包括文章开头提到的夏女士公司所要求的“登记照” 。
可以说 , 穿职业装“真人出镜”的人 , 一般都乐于接纳新事物 , 渴望获得认可和影响力 。 而通过干练、职业的头像 , 也的确会给客户增加信任感 。
虽说用人单位无权干涉员工头像 , 但使用“登记照”做头像似乎已然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行规” 。
据那些经常被加微信的网络大V透露 , 回复微信时他们会首先看朋友圈和微信头像状态 , 如果头像是自己的照片 , 朋友圈全部公开 , 一般都会及时回复 。 所以 , 在创业阶段或者做业务的人 , 需要别人能及时地找到自己 , 一般都会把头像换成自己的照片 , 将朋友圈全部公开 , 并不会把自己搞的很神秘 。
从营销的角度来看 , 微信头像不仅要增加信任感 , 关键还应该让人印象深刻 。
情感领域作家、营销专家杜子建认为 , 成功的微信头像分为四类:风格极简的 , 色彩鲜明的 , 跟名字关联的 , 展现个性的 。
在杜子建看来 , 不具识别性 , 没有记忆点 , 没有传播力的微信头像就是一个失败的头像 。 当一个头像用了好几年 , 还是不能被别人记住的话 , 那就是个失败的头像 。 从事营销行业的人一定要清楚 , 如今很多人都已经是网络原住民了 , 换句话说 , 在网络上停留的时间 , 比睡觉的时间都长 。 如果确定网络是自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 并且在网络上有自己的人生 , 那就应该重视头像经营 , 重视名字经营 。
要说重视头像经营 , 最具代表性的恐怕就是格力的董明珠了 , 她将自己的头像设置成了格力手机的开机动画 , 一度被调侃为:虽然有了一定年纪 , 但仍有一颗少女心 , 因为她成了大家的“掌上明珠” 。
当微信头像成为“第二张名片”,有人隐藏,有人展示
文章图片
“点赞”刷出存在感
所谓记忆点和传播力其实就是刷存在感 , 除了重视和经营自己的头像 , 不妨再反手给个“赞” , 先混个脸熟 。
要知道 , 多少神交已久的朋友或客户就是靠点赞维系的 , 中外管理的一位“铁粉”企业家就是如此 , 他每天都会拿出固定的一段时间给客户和员工点赞 , 数年如一日 。 从营销和维系关系的层面来说 , 这一举动的确给人以启发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