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童年》:原生家庭,不该是你的宿命( 二 )


她还会担心阿廖沙穿得不好、吃得不好 。
有一次 , 外公正在毒打阿廖沙 , 恰巧被母亲撞见 , 母亲对外公大声怒斥 , 这才避免了阿廖沙继续被打 。
可当面对生活的满地狼藉时 , 她又开始变得冷漠疏离 , 这让阿廖沙惊慌失措 。
原生家庭|《童年》:原生家庭,不该是你的宿命
本文图片

但也正是母亲的疏离 , 锻造了阿廖沙独立生存的能力 , 就算日后亲人全部离去 , 他仍能靠自己活下去 。
其实 , 爱是本能 , 更是一种需要学习的技能 。
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 , 他们或许并不知道如何正确表达对你的爱 , 可能爱的笨拙、无力 , 但那是他们生长的环境所造就的 。
有句话说:“与其抱怨、厌恶甚至仇恨父母 , 不如理解、接纳父母的不完美 。 ”
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与伤痕 。
或许他们的爱 , 让我们身处其间时 , 无法理解和接受 , 但总有一天 , 我们会突然发现 , 那其中隐藏的深情 。
人生在世 , 谁都不易 , 请试着接纳父母的局限和缺点 , 与自己的过去和解 。
只有不抱怨、不指责 , 让过去的过去 , 把该放下的放下 , 生活才能穿过风雨、抚平伤害 , 终能遇见曙光 。
原生家庭欠你的 , 你要自己赢回来
在阿廖沙昏暗晦涩的童年里 , 多亏了善良的外婆给予他正向的引导 , 才使得阿廖沙没有一蹶不振 。
外婆会编温暖的故事 , 讲给阿廖沙听;会对街边流浪的人 , 施以援手 。
于是乐观坚毅的外婆 , 让年幼的阿廖沙逐渐开始明白:虽然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 , 却可以选择任何一种方式去生活 。
在艰苦的日子里 , 阿廖沙也不断地从周围吸取成长的养分 。
温暖的外婆 , 教会了他要善待他人;孤单的房客 , 教会了他要用心观察生活 。
每天 , 他还要和童年玩伴走街串巷地去拾荒 , 以此补贴家用 。
从垃圾堆里 , 阿廖沙也捡到了宝贝——书籍 , 这让他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 之后他便爱上了阅读 。
身处于遍地污泥的生活中 , 阿廖沙和他的外婆却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满天星辰 。
原生家庭|《童年》:原生家庭,不该是你的宿命
本文图片

书中阿廖沙的未来 , 便是后来的高尔基 。
童年的遭遇和后来漂泊于底层生活的缘故 , 为他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 最终使他成为世界知名的大作家 。
电影《风雨哈佛路》里有句话:“人不是没有选择 , 你可以为自己寻找各种借口向生活低头 , 也可以迫使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 。 ”
因为原生家庭是一个人的根 , 却并不是一个人唯一的出路 , 虽然我们无法选择出身 , 但可以选择如何过好这一生 。
只要你不放弃自己 , 只要你拼尽全力 , 这个世界从来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向上的灵魂 。
萧伯纳曾说:“能够站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来的人 , 是那些站起来寻找他们想要的处境的人 , 是那些如果他们找不到 , 就去创造这种处境的人 。 ”
阿廖沙的原生家庭没有温度 , 没有爱 , 有的只是一片狼藉和无尽的黑暗 。
但他没有以童年遭受的苦难和糟糕的原生家庭 , 作为自己堕落的借口 。
虽然他没有选择原谅 , 可他学会了放下 , 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 。
其实 , 原生家庭只是人生的起点 , 至于结局如何书写 , 更多取决于我们自己 。
所以 , 别因为一个不完美的开始、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 就让余生从此沉沦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