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良知,是人生最好的底线!
文章图片
古人云:良心者 , 本然之善心 。
做人要有良心 , 不因有利可图 , 而因这样做是对的 。
然 , 只凭良心做事 , 忽略良知做人 , 也是本末倒置的 。
如果说 , 良心是人最基本的原则 , 那良知 , 则是人生最好的底线 。
一、人人生来有良知
文章图片
【王阳明:良知,是人生最好的底线!】《刺客信条》里说过一句话:人生在世 , 皆有良知 。
正合了阳明心学的“人人都有良知 , 且生来就有”的思想 。
王阳明在龙场担任驿丞时 , 抓捕了一个罪大恶极的强盗头子 。
强盗受审时说:“我死罪难逃 , 杀我痛快点 , 但别跟我谈些道德良知 。 我们这种人 , 从来不谈这个 , 甚至连想没想过 。 ”
王阳明说:“好 , 今天不谈道德良知 。 但天气炎热 , 审案前 , 我们先把衣服脱了吧 。 ”
于是 , 两人相继脱掉了上衣、内衣和外裤 , 光着膀子只剩内裤站在堂上 。
“干脆我们全脱了吧 , 岂不自在 。 ”王阳明提议道 。
强盗急的直摇头:“这可使不得!”王阳明问:“为何使不得?”
无恶不作的强盗头子此时却面红耳赤 , 半天说不出一个字 。
王阳明笑着说:“你心中还有着最后的羞耻感 , 这何尝不是道德良知的表现呢 , 其实 , 你也有良知 。 ”
明善恶 , 知羞耻 , 有恻隐心 , 知恩图报正是良知的主要内容 。
知痛 , 必已自痛了方知痛;知寒 , 必已自寒了;知饥 , 必已自饥了 。
王阳明说:人人自有定盘针 , 万化根源总在心 。
人人生而有良知 , 万物变化在心中 。
二、良知是做人的底线
文章图片
有人说: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 , 只要你坚守良知底线 , 有所为有所不为 。
元代许衡 , 盛夏时路过河阳 , 十分口渴 。
路边有梨树 , 众人争先恐后去摘梨来吃 , 只有许衡端坐在树下 , 安然如常 。
问他原因 , 答曰:“非己之梨 , 岂能乱摘?”
有人讥讽他迂腐 , 说:“兵荒马乱之时 , 梨树无主 , 摘吃无妨 。 ”
许衡正色回道:“梨虽无主 , 而我心有主 。 ”
许衡关注的不是梨好不好吃、能不能摘 , 而是是否守住自己良知底线 。
“坚守本心、紧守底线”这样的品德言行 , 才有了他“元朝一人”的美誉 。
陶渊明在彭泽当县令时 , 赶上寻阳郡督邮来检查公务 。
都邮向来凶狠贪婪 , 每次以巡视为由索要贿赂 , 满载而归 , 否则栽赃陷害 。
陶渊明不贪名不求富 , 不肯趋炎附势 。
面对都邮这样的小人 , 他长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而向小人折腰 。 ”
于是 , 取出官印 , 辞职离去 。
即便过着“夫耕于前 , 妻锄于后”的清贫生活 , 也不愿为官收禄 。
紧守良知底线 , 才有了他“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惬意的田园生活 。
冯骥才说:一个人只有守住底线 , 才能获得成功的自我与人生 。
人 , 有了良知底线 , 人生 , 才能达到上限 。
三、知行合一才长久
文章图片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提道:未有知而不行者 , 知而不行 , 只是未知 。
良知与行为是统一的 。
有良知 , 首先就要言行一致 , 要有诚心 。
诚信是一个人在世上安身立命的根本 , 人生在世 , 唯独诚信 , 绝不可无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梦里的人,不会因为梦的荒诞,从而察觉是梦
- 人生的意义,就是接纳生活的所有,在生活中改变自己
- 大寒 等一场雪停,等一朵花开,只要心存热望,寒尽就是春生
- 林庆昆|《完美伴侣》“离婚了,我就没有家了!”林庆坤为何是这个反应?
- 充满遗憾的人生,你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 为什么要学会放手?是为了放过自己
- 逆向思维:赚钱就是你要学有用的东西,不要学有道理的东西
- 越是没本事的人,越喜欢炫耀这三样东西
- 人老了,真正的富有,是拥有一个和睦美满的家
- 一个人真正的独立,是从攒钱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