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源远流长的农耕文明是孕育 中华文明的母体和基础。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 已发现了 成千上万处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的遗址,最早的当在一 万年以前。考古证明, 距今五六千年前, 在我国的黄河流 域 、 长江流域等诸多区域就有了相当发达的农耕文明。在 漫长的传统农业经济社会里,我们的祖先用他们的勤劳 和智慧, 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化。光辉灿烂的农耕文化, 不但决定了中华民族历史的进程,书写了中国人的伟大 与自豪, 今天仍然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 特别是乡村社会 生活的各各方面。但是, 农耕文化一直受到工业化和城市 化的冲击, 在当今全球化的浪潮中, 更面临着传统中断和 特征丧失的威胁。因此, 深入挖掘农耕文化的内涵及其当 代价值, 保护 、 传承和利用农耕文化, 具有十分深远的历 史意义和现实重要意义。
1. 主要内涵
农耕文化曾经覆盖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中国 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干成分,也是构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 观的重要精神文化资源。那么, 农耕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西北师范大学的彭金山教授概括为 “ 应时 、 取宜 、 守则 、 和 谐 ” 八个字。
(1) “ 应时 ” 农业生产联系最直接的是时间与节气, 在中国古代,人们基本上是生活在按照自然节律和农业 生产周期而安排的时间框架之中的。夏代的历日制度 《 夏 小正 》 中, 已把天象 、 物候 、 气象和相应的农事活动列在一 起便于民间掌握。后来, 又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 人们
依节气安排农事活动。直到今天, 节气依然是人们开展农 业生产活动的依据。农业生产,本就是一种根据节气 、 物 候 、 气象等条件而进行的具有强烈季节性特征的劳作活 动, 其时间性是很强的。因此, 顺天应时是几千年人们恪守 的准则, “ 不违农时 ” 是世代农民心中的 “ 圣经 ”。“ 夫稼为之 者人也, 生之者地也, 养之者天也 ” ; “ 是故得时之稼兴, 失 时之稼约 ” (《 吕氏春秋 、 审时 》 )。“ 凡耕之本, 在于趣时 ” ; “ 得时之和, 适地之宜 ”。应时, 体现了前人对自然规律的重 视。
(2) “ 取宜 ” 取宜主要是对 “ 地 ” 来说的, 即适宜 、 适 合。中国传统农业强调因时 、 因地 、 因物制宜, 把 “ 三宜 ” 看 作是一切农业举措必须遵守的原则。种庄稼最重要的是因 地制宜, “ 取宜 ” 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我们的祖先在农 事活动中很早就懂得了 “ 取宜 ” 的原则, 周祖农耕文化中的 “ 相地之宜 ” 和 “ 相其阴阳 ” 理念, 就是 “ 取宜 ” 的实践经验总 结, 在指导人们认识自然和从事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大作 用。
(3) “ 守则 ” 则, 即准则 、 规范 、 秩序, 它是人与自然长 期互动形成的实践原则。农耕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 基, 蕴含着 “ 以农为本 、 以和为贵 、 以德为荣 、 以礼为重 ” 等 许多优秀的文化品格。农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 头, 对中华民族坚忍不拔 、 崇尚和谐 、 顺应自然 、 因地制宜 、 勇于创新等优良品质的养成, 起到了重要作用, 是中华民 族绵延不绝 、 生生不息 、 发展壮大的精神厚土。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你对中国农耕文明的认识?农耕文明 , 是指由人们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适应农业生产、生活需要的国家制度、礼俗制度、文化教育等的文化集合 。农耕文明其主体包括国家管理理念、人际交往理念以及语言、戏剧、民歌、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等 , 是世界上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集成 。光照充足、降水丰沛、高温湿润的气候条件十分适宜农作物生长 , 雨热同期是我国非常优越的气候资源,是诞生农耕文明的重要条件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D是什么牌子的衣服,D开头的女装有哪些品牌
- winrar是什么东西,winrar是什么东西
- 华硕FonePad 7有摄像头吗?摄像头像素是多少?
- 空气能热泵排名品牌介绍 空气能热泵有什么优势?【详解】
- 枸杞的功效与作用,枸杞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 油性皮肤用什么护肤品,油性皮肤用什么化妆品
- 诺基亚808屏幕尺寸是多少
- 无需合约版是什么意思,苹果无需合约版是什么意思
- 青岛有什么好玩的地方,青岛有哪些好玩的景点介绍
- 苍耳靠什么来传播种子,苍耳靠什么传播种子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