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银子等于多少人民币,古代的一两银子相当于多少人民币?( 二 )


元康四年,比岁丰,谷石五钱 。(《汉书·宣帝纪》,宣帝时事)
永光二年,是时岁比不登,京师谷石二百余,边郡四百,关东五百 。(《汉书·冯奉世传》,元帝时事)
需要注意的是,汉文帝时行三铢钱,汉武帝后才行五铢钱,而五铢钱铸造了一百多年才280亿枚,在宣帝、元帝时代,五铢钱的货币供应量实在不多,边地谷价便宜,很大成分上来自于“钱荒”,即“钱贵物轻” 。
如果按照宣帝时面临羌人战争时的标准,张掖以东的粟价,则1两它银也不过买1石粟罢了 。
汉制,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一石为120斤,则汉代一石粟相当于今天30千克,也就是60市斤小米 , 三解到京东上搜了一下,最便宜的小米1市斤(500克)价格是6.8元 。
也就是说 , 汉代1石粟=408元人民币,当然 , 这是精小米,古人算一般称量为原粮 , 还要削掉一定比例,此处先忽略了 。
大体上,可知,西汉1两白银=408元人民币 , 1克白银约为25.5元人民币 。
同样的算法,以宣帝丰收时粮价为准 。
则1两银=125钱=25汉石=1500市斤小米 , 则为10200元人民币,1克白银约为661元人民币 。
要注意的是 , 上述价格等于差了25倍,这种数据的差距,在相关记载中毫不少见 。
唐、五代银价
唐代用银的记载和考古发现的银饼、银铤不少,不过主要是皇室赏赐和折算“轻货”(体积小、价值高 , 利于长途运输的货品)顶租庸调,使用时也往往是以重量计量,也因此成为一种财富储备 。
黄金一斤为饼 , 百饼为簉,至有百簉 。银五倍之 。(《南史·武陵王纪传》)
这种熔金为饼的储藏财富 , 这是汉晋南朝以来的传统,只是考古所见的唐代银饼要小得多,最大的约为唐代50两,小的也有10两规制的,可见并没有形成固定形状的银币 , 仍为“轻货”用 。
至于具体的与商品挂钩的银价,则记载更少 , 只能以唐之后五代十国的后蜀为例了:
伪蜀广政中,凡银一两,直钱千七百 。(《续资治通鉴长编》)
此时的后蜀也通行的是唐代开元通宝钱的规制 , 粮价如下:
孟昶广政十三年,是时蜀中久安 , 赋役俱省,米斗三钱 。(张唐英《蜀檮杌》)
10斗1石 , 则蜀国1石米为30钱 , 五代一斤合596.82克,一两合37.30克 。
1700钱可换56.67唐石=6800唐斤大米=8116.752市斤大米
京东袋装大米500g最便宜的是4.8元,则总数为38960.41元人民币 。
即唐代、五代十国时1两白银约等于38960.41元人民币,1克白银约为1044.51元人民币 。
北宋、南宋银价
咸平中,银两八百,金两五千 。(《续资治通鉴长编》)
?。ň暗滤哪辏┶佣匪鞘捉鹈苛街币砸磺?。(同上)
?。ㄎ跄四辏┦裰?。银每两官折二贯三百文足 , 市价一贯六百文 , 九年,银每两官折二贯二百文足 , 市价一贯四百文 。
?。ㄕ土辏┕僦兄瞬?,每两请官价钱一贯四百文足 。
这是从北宋真宗朝到北宋徽宗朝选取的几个数据 , 基本上,银价在不断上涨,当然 , 北宋的货币投放量也不断增加,仍面临“钱荒” 。
看看米价:
景德四年,诸路丰稔,淮、蔡间麦斗十钱,粳米斛二百 。
熙宁七年,以上等粳米每石为千……中等粳米斗为钱八十五文,零粜与贫民 。
政和五年,白米市价为百二十 。
真宗朝,1两银子只够买米4——5斛,最多716.18市斤 , *4.8元/市斤=3437.664元人民币,1克白银=92.1625元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