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是,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时间是那一年?( 四 )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 不仅老龄人口总量世界第一,而且老龄化发展速度世界第一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举国上下必须关注的社会问题 。
据联合国预测,1990-2020年世界老龄人口平均年增速度为2.5% , 同期我国老龄人口的递增速度为3.3%,世界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95年的6.6%上升至2020年9.3%,同期我国由6.1%上升至11.5%;
无论从增长速度和比重都超过了世界老龄化的速度和比重,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亿人,约占全世界老龄人口6.98亿人的24%,全世界四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老年人 。
2016年1月22日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指出,中国已经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截止2014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1亿,占总人口的比例15.5% , 2.1亿的人里有将近4000万人是失能、半失能的老人 。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3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人,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数量会进一步增多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龄化社会
中国是在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
老龄化社会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定的比例的人口结构模型 。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
2009年10月26日,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到来之际,中国正式启动了一项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以积极应对持续加剧的人口老龄化危机 。
扩展资料
老龄问题
1、老龄化速度过快、社会养老压力加大
劳动年龄人口负担老年人口的系数,据2002年抽样调查为11.6%,比1982年8.0%上升了3.6个百分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几代同堂已逐步解体,老少分住、家庭小型化已成为必然趋势 。
2、城乡老人收入水平较低,增长慢
首先是城镇人均离退休金的增幅低于在岗职工工资的增幅,1979-2002年24年平均,人均离退休金按可比价格计算,递增5.2% , 慢于同期职工平均工资年均递增6.2%、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6.7%的增幅,前者比后两者低1个和1.5个百分点,人均离退休金相当于平均工资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
3、老人服务和养老方式面临挑战
全国约有2340多万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 , 据一些大城市调查,空巢家庭已占30% , 京、沪、津大城市己达30%以上; 第五次人口普查,在65岁以上老年人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有1199万人,占13.6%,丧偶的老人占38% 。
此外 , 患慢性病和老年痴呆症的就有1000多万人,以上几类老人共有几千万人,他们极需社会养老和社区服务 。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老龄化社会
中国于1999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老龄化社会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定的比例的人口结构模型 。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
1999年,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到总人口的10% ,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
扩展资料
老有所医,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 。老年人是疾病的高发人群,医疗费是退休人员的“活命钱”,城镇离退休人员的医疗费逐年下降,个人医疗费却呈逐年上升趋势,个人交纳的费用越来越多,使相当部分的退休人员不敢看病 。
今后首先要解决医疗费的报销问题,政府在解决拖欠医疗费的力度要像解决拖欠养老金那样,应被各级领导所重视,要迅速扭转退休人员医疗费下降的问题; 其次要加快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卫生体制、药品生产流通体制三项改革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