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越过越好,从戒掉这四种说话语气开始( 二 )
她把耳机音量已经调到了最大 , 但还是一声比一声刺耳 。
她就不明白 , 妈妈明明是关心自己 , 为什么要用这种责备的语气呢?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无礼的非议和责备 , 这种讥讽是使谁都会感受到不安的 。 ”
这种责备的语言 , 是一种疏离生命的语言 , 会让人陷入充满评判的对与错的世界中 。
这样的语言 , 只能引来另一方的防卫、回避与抗拒 。 即便是遵从 , 也只会是出于恐惧、内疚或羞愧 , 而非发自内心 , 最后的结果 , 往往是两败俱伤 。
选择非暴力的语言进行沟通 , 就能改善夫妻关系与亲子关系 , 家里会越来越好 。
文章图片
命令的语气
网络上有一个流行语“行动杠精” , 反映了生活中很普遍的一个现象:
本来在做或正打算做某件事情的时候 , 忽然被人命令 , 就不想做了 。
看到自己房间乱了 , 正打算收拾 。 妈妈走过来喊道:“赶紧把房间打扫了!都乱成什么样子了?”好心情瞬间没有了 。
出门时 , 正准备顺手把垃圾带上 。 爸爸说:“顺便把垃圾扔了!”反抗心理一下就上来了 。
为什么会这样呢?
心理学上有一个“自我决定理论” , 是说对一件事情做与不做 , 控制权在自己手上 。
但这种命令的语气 , 态度生硬 。 感觉自己的控制权被剥夺 , 受制于人 , 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
说话语气生硬 , 轻则让人心生不满 , 重则可能生出怨愤 。
说话语气柔和 , 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请求 , 方能心遂人愿 。
朋友说 , 老公晒被单 , 喊她搭把手:“过来晾被单!”
她听了感到不舒服 , 就假装没听到 。
老公意识到自己说话的语气 , 笑着说:“老婆 , 搭把手 , 一起晾一下被单 。 ”
她高兴地过去搭手 。
虽然晾被单不是老公一个人的事 , 但是这种命令的口气 , 会让她觉得那不是她的事 。
【一个家越过越好,从戒掉这四种说话语气开始】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 , 没有谁想要被支配、控制 。
爱命令的人 , 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 。 用命令的语气说话 , 让人觉得被控制、被否定 , 不被尊重和信任 。
于是 , 听者便会充耳不闻默默反抗 , 或者产生逆反心理对着干 , 家庭关系也就变得紧张对立 。
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说:“我渴望我的生命活出善意和慈悲 , 由衷地给予在你我之间流动 。 ”
如果能以同理心 , 温柔地说出期许 , 坦诚告知自己的请求 , 听话的人就很乐意 , 发自内心地相互给予 。
当每个人都感受到了被理解与尊重时 , 爱就会流动 , 家里会越来越好 。
文章图片
不耐烦的语气
看过这样一个视频:
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坐在树下 , 父亲指着树上一只鸟问:“儿子 , 那是什么?”
“一只乌鸦 。 ”
“是什么?”父亲没有听清楚 。
“一只乌鸦 。 ”儿子回答的声音比第一次大 。
当父亲再一次问时 , 儿子已经变得不耐烦了:“爸爸 , 那是只乌鸦!听到没有 , 是只乌———鸦!”
父亲听到了 , 没有说一句话 , 起身慢吞吞走进屋里 。 出来时 , 手里多了一个发黄的笔记本 。
父亲翻到25年前的一页 , 轻轻读着:
“今天 , 我和儿子坐在树下 。 他看见树上停着一只鸟 , 问我:‘爸爸 , 那是什么呀?’我告诉他 , 那是只乌鸦 。 过了一会儿 , 儿子又问 , 我说那是只乌鸦……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有些女人过得不好 如果一方越来越好,另一方始终原地踏步,缘分也就尽了
- 人生很长 嫉妒心强的人,多半面善心恶,离得越远越好
- 幸福的家庭 一个家庭真正可怕的不是贫穷,而是内耗,一定要趁早明白
- 一个家庭变得越来越兴旺 一个家庭出现这三个迹象,说明家庭成员越来越冰冷,开始离心了
-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法 如果你能做到以下三个拒绝,那么你的日子必然会过得越来越好
- 心术不正的人,注定会把路越走越窄,日子越过越难
- 后来你会发现 人过了50,越过越舒服的女人,大多做对两件事
- 离婚女人,凭什么体面的生活?你越早明白越好
- 来猫去狗越过越有什么意思 俗语来猫去狗越过越有什么意思
- 老翁逾墙走的逾解释 老翁逾墙走的逾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