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兰特,承包了我最爱的女人们( 三 )


费兰特,承包了我最爱的女人们
文章图片
科尔曼真的太会演了 。 短短几秒钟的笑容 , 诚实到近乎残酷的地步 。
好些网友也被这幕戳中 , 特别是年轻的妈妈们 。 仿佛释出了某种切肤、真实 , 却从不被允许吐露的感受 。
离开家以后 , 勒达沉浸在自己梦想的学术圈子里 。 出入讲座、和学界新星买醉、交谈、热恋 , 一切都是拥有孩子之前 , 她所想要的人生 。 可这个故事想说的 , 并非有勇气追求自我的母亲 , 就一定能得到完整的快乐 。
费兰特,承包了我最爱的女人们
文章图片
虽然手握人生的主动权很美妙 , 但女儿也始终在那里 , 和罪恶感埋在一起 , 时不时就会刺痛勒达的神经 。
我觉着这可能才是片名真正的深意——暗处的女儿 , 也是暗处的矛盾和不安 。
它们切割着勒达 , 当她捡拾起自我时 , 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心安理得 。
勒达从不后悔离开女儿 , 甚至也希望迷失的妮娜 , 多听听自我的声音 。 可她就是没法像那位远足的父亲一样 , 潇洒地讲起自己的爱与自由 。 泪水才是她最本能的反应 , 快乐不假 , 愧疚也是真的 。
费兰特,承包了我最爱的女人们
文章图片
我也不知道 , 究竟是社会的母性文化撕扯勒达更多 , 还是天生的母爱 。 但出走的母亲 , 总会经历更多的自我割裂 。
事实上 , 勒达只离开了3年 。 她经历了自我的狂热 , 却也发现 , “这一切都无法和她所创造的两个生命匹敌”“比起和她们在一起 , 离开她们让她感觉自己更没用、更绝望” 。
费兰特,承包了我最爱的女人们
文章图片
费兰特想写的不是痛苦的女人 , 而是进行抗争的女人 。 她想写一些打破传统的女性 , 虽然“对于生活的期待没有实现……但差别在于 , 她们没有被动忍受 , 她们进行了抗争” 。
你可以说勒达是自私的 。 但她抵抗且遵从了自己探索出的母性 。 她让人明白了母性最伊始的样子——既是慷慨的、涵容的 , 也是焦虑的、无助的 。
《暗处的女儿》在我们这的文化里 , 切开了一个新的口子 , 告诉母亲们:焦虑和无助 , 也是成为母亲的一部分 。 它们需要被好好面对 , 而不是被好听的牺牲和奉献遮蔽、掩埋 。
费兰特,承包了我最爱的女人们
文章图片
有人说 , 《暗处的女儿》就像枚“恐婚恐育”的炸弹 , 女孩儿们看了会对婚姻、家庭更失望 。 但我觉得它挺好 , 不仅愿意触摸不伟大的部分、捣碎空洞的母性 , 还愿意展演其中的复杂 。
反而认为 , 就是因为太缺太缺这类片子 , 才会给母亲生活、婚姻生活制造那么多梦幻泡泡 。 里头当然是有不少甜的 , 但现实的难一样也不会少 。
费兰特,承包了我最爱的女人们
文章图片
其实 , 这几年响应GirlPower的电影、剧集不少 , 也拍出了许多过去没人说的情绪 。
比如《春潮》《柔情史》《都挺好》……受过原生家庭苦楚的女儿 , 抽丝剥茧地讲亲情里的爱恨;
费兰特,承包了我最爱的女人们
文章图片
《春潮》
又比如《82年生的金智英》《婚姻故事》……进入婚姻的女性 , 意识到自己丢失了某些人生的可能性 。
费兰特,承包了我最爱的女人们
文章图片
《82年生的金智英》
但视线落到母亲这里 , 还是没有多少人愿意摆脱母亲的光环 , 探索真实的灰暗地带 。
每年母亲节 , 颂歌式的电影都能列出个几十部的片单 , 可就算偶尔有讲母亲冷酷险峻的 , 也是她们为了孩子 , 拼死抵抗整个世界的故事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