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触到一位眉头紧锁、一说话就会掉眼泪、特别焦虑与无助的妈妈 “鸵鸟心态”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三 )


小的时候这个妈妈打她儿子 , 一打就有效果 , 行为就得到了改正 , 所以她当时认为“打”真有效果 , 经常打!可是 , 现在孩子大了 , 已经比妈妈高了 , 妈妈根本不敢再打 , 一说话孩子就会说“别叨叨了!”给堵回去 。 当孩子一发脾气 , 她更是不敢吭声 。 因为她担心孩子做出过激行为 。
那么 , 如何继续走下去?
这位妈妈想到了一个办法:给孩子送寄宿学校 , 让老师和同学们去改善他 。
也许这就是她鸵鸟心态下的选择 。
作为亲妈 , 都不再思考如何去与孩子沟通 , 帮助他改善 , 却在指望着让他在那么一个学业压力很重、超重视升学率的学校里得到改善!
我真的很为这个孩子担忧 。
妈妈的“鸵鸟心态” , 会让他感觉到被抛弃 , 他会认为:因为妈妈看到他就会失望生气 , 所以把他丢到寄宿学校 , 眼不见心不烦 。 “被放弃”的感受 , 也许是绝望 。
真心希望他能看到妈妈无奈背后的用心 , 看到妈妈失望后面的爱 , 不至于去自暴自弃 , 或者走向极端 。
正是这种担忧 , 促使我写出这篇文章 。
已经建成的路发现错了 , 去改路 , 很困难;
但若我们还没开始建路 , 修改图纸 , 相对简单的多 。
真心希望年轻的父母们 , 不要有“鸵鸟心态” , 别做一个“驼鸟妈妈” 。 我们主动的关注孩子的感受 , 体会孩子的需求 , 保持与孩子情感交流的畅通 。
只有这样 , 无论孩子多大 , 我们才可以一直保持友好的交流 , 我们才可以一直给到孩子爱与支持!
这里 , 我需要说明一点:
关注与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 意味着我们与孩子情意相通 , 意味着我们能够理解孩子 , 能同理孩子 。
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要认同孩子所有的想法 , 要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 , 要许可孩子所有的行为 。
这两者有着天壤之别的差异 , 希望大家能分清楚 。
【鸵鸟的力量】
事实上 , 鸵鸟的两条腿很长 , 奔跑得很快 , 遇到危险的时候 , 其奔跑速度足以摆脱敌人的攻击 , 如果不是把头埋藏在草堆里坐以待毙的话 , 是足以躲避猛兽攻击的 。
最近接触到一位眉头紧锁、一说话就会掉眼泪、特别焦虑与无助的妈妈 “鸵鸟心态”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所以 , 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力量 , 也要相信我们能给予孩子力量 , 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 , 与孩子一起成长为更好的彼此!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