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强|他是“寒门博士后”,为何却在有钱后,选择抛弃家人远赴美国?


王永强|他是“寒门博士后”,为何却在有钱后,选择抛弃家人远赴美国?
本文图片

2009年11月29日 , 江苏常州的一张病床上 , 一个插着管子 , 濒临病危的老太太 , 对着电话 , 一遍又一遍地喊着:“强强 , 你回来啊 , 妈妈想你!”
然而 , 电话那头却只匆忙地说了一句“别再给我打电话了”就挂掉了 。
电话中那个冷漠的孩子叫王永强 , 他是北大的博士后 , 高知中的顶流 。 然而 , 他在人生得意之后 , 却与家人斩断一切联系 , 独自在美国过起了悠哉的小日子 。
绝望之下 , 病重的母亲 , 通过舆论 , 找到了王永强 。 但王永强的态度强硬:不必见 , 也不必追 。

王永强|他是“寒门博士后”,为何却在有钱后,选择抛弃家人远赴美国?
本文图片

是什么仇恨 , 让一个深受中国孝道洗礼的知识分子 , 罔顾伦常 , 对垂死呻吟的母亲不闻不顾?
对此 , 王永强只用了一句话做总结:“清官难断家务事 。 ”
原来 , 一个家 , 凉薄起来 , 冰冷刺骨 , 弗如路人 。

王永强|他是“寒门博士后”,为何却在有钱后,选择抛弃家人远赴美国?
本文图片

1969年 , 王永强出生在江苏常州的一个小村子里 。
他的家庭不仅穷 , 还很难 。 父亲靠卖老鼠药维持家庭日常 , 母亲靠种菜贴补家用 , 姐姐早早地嫁人了 , 而哥哥患有小儿麻痹 , 还来不及长大就瘫在床上 。
所以 , 王永强的人生 , 从一开始 , 就充满使命 。
在王永强的记忆里 , 穷和冷几乎横跨了他的整个童年 。

王永强|他是“寒门博士后”,为何却在有钱后,选择抛弃家人远赴美国?
本文图片

他没有穿过新衣服 , 衣服都是东拾一件 , 西捡一件 。 他没有吃过什么零食 , 两毛钱一包的方便面就是他吃过的最高档的零食 。
他也没有体会过细腻的爱和所谓的安全感 。 因为父母要对抗贫困 , 照顾哥哥 , 他们没有时间对一个渴望爱的孩子表达情感 。
所以 , 王永强就像疾风中的草芥 , 仿佛只有拼命摇曳 , 才能被察觉 。
在家里 , 他把家务操持得井井有条 。 在学校里 , 他努力学习 , 用一张一张的奖状来强调自己的存在 。 和同学相处 , 他懂得察言观色 , 抢着做值日 , 给同学讲题 。
他活得小心翼翼 。 因为 , 他生怕 , 一不小心 , 自己就会失去求学的机会 。
可该来的 , 还是来了 。
小学毕业的那一年 , 父母对他说:“强强 , 咱不读了 , 咱读不起了 。 ”
在农村人的认知里 , 孩子能识几个字 , 就够用了 。
但王永强知道 , 一旦不读书了 , 人生也就一眼望到头了 。 他想踮起脚 , 去看看有斑马线和公交车的大城市 。
所以 , 王永强半天不说话 , 几乎把头埋进了脖子里 , 最终 , 他噙着泪水 , 近乎哀求地说:“让我读到初中毕业吧 , 你们出学费 , 其他的 , 我自己想办法 。 ”

王永强|他是“寒门博士后”,为何却在有钱后,选择抛弃家人远赴美国?
本文图片

之后 , 王永强就成了“捡漏王” , 他捡别人扔掉的铅笔头 , 没写完的本子 , 还有各种瓶瓶罐罐 。 能用的用 , 能卖的卖 。
每个星期 , 王永强要背上十几斤的粮食 , 走两三万步 , 去镇上的中学 , 只为省下五六毛钱的车费 。
终于 , 他又成功地在学习的路上走了三年 。 毕业一天天临近 , 辍学的日子也一步步走到跟前 。
“强强 , 咱真不能再读了 。 你看邻居家的亮亮都给家里挣好几年的钱了 。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