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清代文学家蒋士铨曾写过一首诗《岁暮到家》:爱子心无尽 为抚养弃婴,她放弃个人终生幸福( 二 )


张菲为了抚养这些弃婴可谓呕心沥血 , 所付出的精力和爱心甚至都超过亲生妈妈 , 而且最难能可贵的是 , 张菲为抚养弃婴终生未嫁 , 曾经有人表示愿意和张菲谈对象 , 但有一个条件 , 张菲必须放弃抚养这些弃婴 。
然而对方的要求被张菲断然拒绝了:“这些生命我不捡可能活不下去 。 ”多么坚定的话语 , 这些孩子在张菲心目中就是自己生命的全部 , 这些孩子没有张菲会活不下去 , 张菲没有了这些孩子也同样会不安 。

前言清代文学家蒋士铨曾写过一首诗《岁暮到家》:爱子心无尽 为抚养弃婴,她放弃个人终生幸福
文章图片
张菲无私的付出却并没有得到对等的回报 , 这些被张菲抚养长大的孩子一旦拥有独立的能力 , 开始陆陆续续脱离原来的大家庭 , 基本上都在外地靠打工为生 , 与此同时 , 这些远走高飞的弃婴长大后也基本上断绝了与张菲及其自己“弟弟妹妹们”的联系 。
如果说没有任何反馈还能表示理解的话 , 那么有些弃婴长大后在得知张菲获得社会上的捐赠之后 , 反而回过头向张菲要钱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 这就令人非常不耻 , 没有任何传递爱心的表示 , 甚至还要反手要钱 , 这种行为确实令人心寒 。

前言清代文学家蒋士铨曾写过一首诗《岁暮到家》:爱子心无尽 为抚养弃婴,她放弃个人终生幸福
文章图片
其中张菲在谈及自己收养的第一个弃婴吴敏时 , 她就是在长大成人之后回头多次向养母张菲索要财物 , 据统计 , 在张菲抚养至成人的28名弃婴中 , 仅有6名弃婴在拥有独立谋生能力后回赠养母 , 表示支持养母的收养善举 。
面对这些孩子“白眼狼”的行为 , 善良的张菲却并没有任何责怪之意 , 因为这些孩子文凭和技能并不是很出色 , 所以走上社会自己谋生也很艰难 , 没有多余的财力支援自己 , 所以张菲也表示理解 , 从一个养母的角度出发 , 她希望自己收养的孩子们能够平安健康 , 只要他们平平淡淡地生活下去就是自己最大的安慰 。

前言清代文学家蒋士铨曾写过一首诗《岁暮到家》:爱子心无尽 为抚养弃婴,她放弃个人终生幸福
文章图片
善举令人感动 , 爱心需要传递
从张菲的感人事迹看来 , 作为一位养母 , 她视收养为自己毕生的事业 , 坚定地一直走下去 , 四十余年的时间内收养了三十多名弃婴 , 体现了人性的温暖 , 更显示出她作为孩子们母亲 , 她的母爱光芒足以让孩子们感受到浓浓爱意 。
张菲做善事不求回报 , 她用自己的行动给我们上了一课 , 人需要有爱心 , 面对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群 , 我们理应伸出友善之手 , 让这个世界充满爱的温度 , 有些事即使没有任何回报 , 我们也要去做 , 这是“善”与“利”的本质区别 。
不过反过来说 , 倘若作为受帮助的人 , 我们在感受到这个世界的温暖和善意时 , 我们需要铭记在心 , 需要学习张菲那种无私的精神 , 在自己获得足够的能力后 , 也要拿过接力棒 , 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

前言清代文学家蒋士铨曾写过一首诗《岁暮到家》:爱子心无尽 为抚养弃婴,她放弃个人终生幸福
文章图片
做人除了需要善良 , 还需要有良知 , 不要因为自己的一己私利伤害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 , 不能让他们寒心 , 张菲收养的这些弃婴 , 竟然绝大多数没有任何表示和回馈 , 确实令人感到心寒 , 或许他们的能量有限 , 但这并不是可以上演“农夫与蛇”故事的理由 。
帮多帮少是一回事 , 帮不帮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 而反过来又要向自己的养母索要钱财改善自己的生活 , 这种行为的性质又向“恶劣”前进了一步 , 生而为人 , 我们务必需要善良 , 其实对于这个世界而言 , 并不需要我们做出多大的贡献 , 哪怕只要每个人做出一瓢水的贡献 , 那么这个世界也能成为爱的汪洋大海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