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清醒,是孤独

文:闲时翻书君(公众号同名)

|人生清醒,是孤独
本文图片

“人在群体中生存 , 但精神、情感和意志都应该不依附于群体 。 自我意识的觉醒 , 是走向精神独立的开始 , 同时也是孤独的开始 。 ”
——林采宜 《假装思考》
当我们用“孤独”这个词的时候 , 一般是泛指某种情感上的感受 。 但如果认真起来 , 会发现“此孤独 , 非彼孤独” 。
有一句说“人类的情感本不相通” , 有些道理 。
孤独 , 既可以指感受 , 也可以用来说明一种生活的方式 。 我们常常被这个词表面的情感所迷惑 , 将孤独列为具有负面色彩的词汇 , 很少人会深究:也许孤独可以成为独立 , 精神上的独立 。
精神的独立是否一定意味着一个人有这样一种倾向:用离群索居的方式来安排自己的生活?
或者换一种说法:主动去寻求一种孤独感?

|人生清醒,是孤独
本文图片

如果人类的情感不相通 , 当一个人觉得没有必要再费口舌去解释自己 , 去求得群体对他的认同时 , 我想答案是:他会的!
如果说孤独意味着自我意识的觉醒 , 那么这种觉醒无疑是具有一点悲剧气息的 。 因为它并不带来快乐 , 反倒是在内心和现实的冲突之中诞生了痛苦 。
林采宜的这个句写得很好 , 因为她附带上了这种冲突的根本原因:“人在群体中生存 。 ”
自我意识的觉醒并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脱离群体 , 不可能的 , 它的觉醒使人处于一种进退两难之地 。
觉醒之前 , 也许混沌一些 , 但肤浅中也有清晰的快乐;觉醒之后 , 也许清醒一点 , 但却困于精神与物质的冲突 , 难免若有所失 。

|人生清醒,是孤独
本文图片

从情感的角度来看 , 如果将意志不依附于群体视为意识的觉醒 , 并以“孤独”二字相称的话 , 那么孤独的确又多了一份化解不开的愁绪 。
但客观地说 , 人在孤独中也会酝酿出某种快乐 , 孤独者和孤独者之间的细节虽然不相通 , 却不乏有宏观上的互相理解 。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下“微斯人 , 吾谁与归”时 , 内心一定也有一份孤独:
【|人生清醒,是孤独】“天下要是没有这样的朋友 , 我和谁并肩同行呢?”
——
文字之美 , 穿透字面 , 直达内心 。 “闲时翻书君”感谢你来阅读 。
欢迎点击关注 , 每日与你相约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