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傈僳族风情文化( 二 )


歌舞
在绚丽多姿的傈僳族歌舞中,要数阿尺目刮、瓦器器最具有代表性 。阿尺目刮瓦器,意为“山羊的歌舞”,发源于维西县澜沧江流域,是一种群众自娱性舞蹈,其特点为不用乐器,自始至终踏歌起舞,乐歌以领唱和伴唱合成,每一乐曲开头,都有一个无唱词内容的起音,其音颤抖悠扬,宛如旷野里山羊的悠悠长鸣,参舞者分男女两队,每队有一名领唱者,其余合唱,唱词内容十分丰富,可从远古洪荒的神话传说唱到身边的生产生活,可承袭前人留下的唱词,也可即兴自编自唱,如果男女两队的领唱者旗鼓相当,往往一场“目刮”,唱几天几夜尚不能绝 。
“阿尺目刮”的跳法一共有十多种,其动作及声音都明显模仿山羊及游牧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具有浓厚的原始性和自然性,它再现了土着民族在大自然的恩泽中对生活充满希望,以其显着的独立性和多样性为一体用音乐和舞蹈的形式表达了傈僳族人民热爱、向往大自然的质朴情感,讲述了本民族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的发展历程 。同时,“阿尺目刮”涉及傈僳族人民婚丧嫁娶、节日喜庆、欢庆丰收、喜迎宾客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这个角度讲,傈僳族人民在以“阿尺目刮”为媒介与大自然的情感交流中,同步实现和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阿尺目刮”作为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民族歌舞载入了《中国民间舞蹈集成》 。
标签:知道傈僳族风情文化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