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这个话题,大概有必要澄清几个问题——
第一 , 在国外哲学界和宗教史学界,很重视对“奥卡姆的威廉”的介绍和研究,但似乎没有人提出“奥卡姆剃刀定律”或“奥卡姆剃刀原理”这样的概念 。“某度百科”里有此说法,但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原因是,其理论上升不到“定律”“原理”的高度 。
第二 , 人们常常引用的“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的“名言”,“发明权”并非属于威廉 。这句话,最早是法国“多明我会”神学家和哲学家圣普尔桑的杜朗说出来的 。后来,14世纪的法国物理学家奥雷姆也经常引用这句话 。威廉倒是讲过一句类似的话:“能以较少者完成的事物若以较多者去做即是徒劳 。”大概是他的追随者们,便把前面那句话张冠李戴算在了威廉头上 。

第三,奥卡姆的威廉之出名,在于当时经院哲学中“唯实派”和“唯名派”的激烈争论——威廉属于“唯名派”的著名代表 。上述看似宗教经院哲学内部的争论,实际上,与教皇约翰和皇帝路易的“神权”和“帝权”之争搅在了一起 。威廉站在皇帝一边 。所以,“奥卡姆的剃刀”之意义 , 不仅在于经院哲学范畴,还更在于当时的欧洲政治形势变换 。
说详细一点 。
奥卡姆的威廉,被认为是欧洲圣托马斯之后最重要的一个哲学家 。他的生平,历史记载和可查到的资料很少 。其可能生于1290-1300年间,可能卒于1343、1349或1350年 。

威廉曾到巴黎,成为经院哲学“唯实派”领袖人物司各脱的学生,后来不久便“反出师门”,成了“唯实派”的主要对手 。因卷入“教团”与教皇的纠纷 , 他1328年被开除教职 。
经院哲学的“唯实派”和“唯名派”争论的一个核心问题 , 是基督教的根本教义“三位一体”,究竟是“三位”都是“实体”还是就“一体”一个“实体”——“唯实派”主张多实体;而“唯名派”力主只有一个实体 。
或许,这才令“如无必要 , 勿增实体”的“桂冠”,戴在了威廉头上 。
威廉和“唯名派” , 并不否认全知、万能的上帝,但他试图把上帝和有关上帝的思想、观念、概念区分开来;而且,认为关于上帝的思想、观念、概念,是需要论证和验证的 。

实际上,这是对欧洲一千多年宗教和经院哲学的否定 。所以黑格尔说,欧洲经院哲学的瓦解 , 是从奥卡姆的威廉开始的 。
威廉上述观点,与他站在皇帝一边有很大关系 。他受到教会惩戒后曾谒见皇帝说:“请你用刀剑保护我,而我将要用笔保护你 。”他的政论文章,都以哲学论辩体写成,从哲学角度论证皇权的合理性 , 最著名的 , 是《关于教皇权力的八项问题》 , 内容当然是说教皇应当向皇帝让权、交权 。
威廉还主张,作为“形而上学”的哲学 , 应当从神学中分离出来——这在当时,也是极具震撼的革命性思想 。

英国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罗素认为,威廉的思想在哲学上贡献不大,但在逻辑学上有重要意义——“有关未来的偶然性事物的命题,就还谈不上是真或假” 。
威廉认为,逻辑可以再独立于哲学,只是一种工具——其大致思想可以概括为——逻辑是推理科学的分析;科学与事物有关,逻辑却不是 。事物是个别的,但在“词(名)”之中却有“共相(相关性或普遍性)” 。逻辑研究“共相(相关性或普遍性)”,而科学只是运用逻辑并不再去讨论“共相” 。重要的是 , 逻辑所关心的“词”或“概念” , 是要加以区分的,比如,“人是一个种,苏格拉底是一个人,因而苏格拉底是一个种”,就因为不区分概念而陷入谬误 。
总之 , 威廉否认了一切思想、表象、概念等一切皆为实物的观点 。

所谓“奥卡姆剃刀”,是有其特定历史环境和特定规定的,不必作为“定理”“原理”搬到现实中套用 。
比如 , 那句有名的“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怎么可能是一个什么都装得进去的“筐”呢!
奥卡姆剃刀定律,是由14世纪逻辑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约1285年至1349年)提出的 。奥卡姆(Ockham)出生在英格兰的萨里郡 , 他在《箴言书注》2卷15题说“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 。
这个原理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他规定,如果有一组理论都能解释同一件事,则可取得总是最简单的,需要最少假设的那一个 。这把剃刀曾使很多人感到威胁,被认为是异端邪说,威廉本人也因此受到迫害 。然而,并未损害这把刀的锋利,相反 , 经过数百年的岁月 , 奥卡姆剃刀已被历史磨得越来越快 , 并早已超越原来狭窄的领域,而具有广泛、丰富、深刻的意义 。
奥卡姆剃刀定律,在企业管理中可进一步演化为“简单与复杂定律”:把事情变复杂很简单,把事情变简单很复杂 。这个定律要求在处理事情时,要把握事情的主要实质,把握主流,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尤其是要顺应自然,不要把事情人为地复杂化,这样才能把事情处理好 。
奥卡姆剃刀定律在目标管理中的运用 , 可以总结为“奥卡姆剃刀”三法,对于组织在目标设置与执行过程中 , 因种种原因而出现的目标曲解,有一个根本的解决之道,即“无情地剔除所有累赘”,这也正是“奥卡姆剃刀”所倡导的“简化”法则:保持事物的简单化,是对付复杂与繁琐的最有效方式 。
1、组织结构上做减法
组织结构扁平化与组织结构非层级化 , 已经成为企业组织变革的基本趋势 。在新型的组织结构中,传统的等级制度已经不复存在,组织中层级森严的传统规则被淡化,员工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分工合作关系,基层员工被赋予更多的权力,他们有可能参与部门目标甚至组织目标的制定,组织内的信息不再是上下级之间的单向传递,而是一种网络化的即时双向沟通 。在这种组织中 , 顾客的需要成为员工行动的向导,人们的行为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 。同时,由于员工的积极参与 , 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之间的矛盾得到最大限度的消除 。例如:小米集团的组织架构按业务线垂直拆分、海尔集团的“小微企业”、“人单合一”模式,都是非常好的实践 。
2、将战略资源All in 到核心业务上
也就是说,组织需要从众多可供选择的业务中筛选出最重要的、拥有核心竞争能力的业务,在自己最具竞争优势的领域确定组织的目标 。这样,才能确保组织集中精力,可以以最少的代价获得最丰厚的利润 。
反之,如果目标数量过多,往往会使经营者难以同时兼顾太多的业务,从而顾此失彼 。乔布斯回归苹果公司之后,把众多的产品线砍掉,专注于少数几个产品,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相继推出了iPod、iPhone和iMac等颠覆性的、真正伟大的产品 。苹果获得涅槃式重生 , 迅速崛起成为万亿市值的科技巨头 。
3、简化流程,避免不必要的繁文章节
【奥卡姆剃刀定律怎么理解】
事实上,由于个体受自身思维方式的限制,简单的信息远比复杂的信息更有利于人们的思考与决策 。因此,一个优秀企业的主要特征就是他们知道如何保持事情的简单化,不管多么复杂的事情都能将其变得简单易行 。以字节跳动为例,他们采用OKR工具来统一大家的目标 , 将全球几十万科技人员汇聚在一起 。即便已经是一家科技巨头公司,他们仍然保持着创业般迅速的产品研发速度,先后推出今日头条、西瓜视频、抖音、tiktok等等伟大的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