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伞也可共享?共享经济要被玩坏了
共享经济需要回归理性,给共享企业时间找到企业的盈利模式 。
近几年,共享经济一路绿灯,迅速窜红 。共享经济领域IPO融资一浪赛一浪,共享经济一度被推崇为是创业的绝佳项目 。你知道近四年,中国共享经济领域有多少家平台吗?产生了多少家共享企业吗?

据《共享经济白皮书(2017)》统计 , 从过去四年到现在,中国共享经济领域有3000家平台,180家主要企业 。其中,99%的共享企业创业失败 。好在,‘有把伞’所在的共享雨伞行业经受了行业的考验,依然屹立前行 。
这两年,共享经济制造了资本市场的热潮 , 是IPO融资项目的宠儿 。共享经济在经历了一轮高速发展之后,也显露了一些问题与挑战 。《共享经济白皮书(2017)》研究者认为:共享经济高速增长期之后,面临着监管趋紧及资本过度聚集的挑战 。
回顾17年,共享经济领域,融资不断创造神话 。据‘有把伞’小编了解,截至17年11月26日,有关数据显示仅共享单车领域总融资额远超177亿元 。且就在17年年底,几乎所有人都断定共享单车行业大局已定,将形成三大巨头的时候 , 后又传出要合并的消息 。就在大家认为行业不会再出现新的挑战者的时候,小蓝车‘复活’了 , 定局再次被打破 。最新消息得知,1月5日永久出行宣布完成1亿元人民的天使轮融资 , 看来2018年共享出行领域又将掀起新一轮战势 。
言归正传 , 在《共享经济白皮书(2017)》主编谈婧看来,目前共享经济最主要问题就是资本过度聚集 。通常典型的公司平均正常是1年/次或1.5年/次的频率才能融资一次,且到了上市以前的阶段,大概要30个月才融资一次,企业具备了盈利能力,现金流、利润已经能够支撑公司的正常业务运转了,但是共享经济完全呈现不一样的情况,共享经济头部公司的融资频率不仅快,而且伴随着企业越来越走向成熟,融资频率会越来越快,经调研,天使轮、A轮要10个月融资一次,到了后期E、F、G轮每半年就要融资一次 。

【共享经济可行吗,共享经济的利弊】
但据‘有把伞’小编了解 , 大多数共享企业早期并没有找到自身的盈利点,基本上是边摸索,边烧钱运营,边找盈利模式 。资本的涌现,短时间内解决了共享企业现金流难题,但过快的融资 , 加速了创始人股权大大被稀释,随之而来的话语权也被降低,企业的成长速度跟不上 。就如谈婧所言:当一些共享经济企业被资本绑架之后,呈现出来的一些做业务的方式并不是为了客户着想 。
当前共享经济需要应对的挑战不仅仅是监管、资金过度聚集 , 共享企业还需要找出企业的自身盈利模式 。虽然,17年共享经济市场掀起一场‘大地震’,国家监管加强,市场洗牌加速,规范调整在即 , 大批共享企业淘汰出局,但共享经济的市场前景仍然是值得可期待的 。
‘有把伞’小编认为谈婧一语点破共享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点:“共享经济是一个相对年轻的事物,还没有走完一个公司正常的周期,还需要时间找到盈利模式 。希望不论是资本还是社会 , 给这个行业一些空间,让它慢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