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雅维利主义的定义是什么


马基雅维利主义的定义是什么

我们对马基雅维利主义有着一个十分庸俗的理解,比如我们会援引现实政治来形容,比如像《纸牌屋》里的安德伍德总统就是一位马基雅维利主义者,因为他卑鄙,现实 ,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 , 可以无所不用其极 。我们习惯上称这种现实的政治人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者 。但是,这种认识是正确的吗?
狄德罗曾经给《百科全书》写了一个很短的词条“马基雅维利主义” , 我们通过这个词条可以窥见马基雅维利对我们的真正意义 。词条把马基雅维利主义——“令人憎恶的政治”——与马基雅维利本人明确地区分开 。马基雅维利被描写成是一个博学的天才,一个有教养的文人 。他写过一些出色的戏剧 , 痛恨美第奇家族的专制统治 , 凭借勇气挺过牢狱之灾,去世时已修炼成哲学家 。
马基雅维利主义的定义是什么

如果传言可信的话 , “他说,宁可与苏格拉底、阿西比亚德、凯撒、庞培以及其他古代伟人一起待在地狱里,也不愿与基督教的创建者们一起待在天堂里 。”这对于狄德罗显然是一幅非常具有吸引力的画面——至死不屈的现代异教徒 , 宁愿加入向往已久的古人行列,也不屑与宣扬顺从和迷信的步道士为伍 。但是 , 狄德罗走得更远,他援引培根的名言:“我们应该感激马基雅维利以及与他类似的作家,因为他们公开且毫不掩饰地宣称或描述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这位革新家发明了政治科学,把当代事物与古代历史放在一起进行研究 。一个人只有在抛弃神话、充分发挥自己的批判才能的情况下 , 才能把政治和历史转化成两个密切相关的实验室 , 把经验的原材料转化成关于人类行为的可靠概括 。
有这种看法的人当然不止狄德罗,其实很多人对马基雅维利的认识都主张把人和主义分开看 。比如,休谟认为,马基雅维利是“伟大的天才”、有德之士、近代最好的历史史学家之一 。他指出,马基雅维利生活在一个残酷、腐败和玩世不恭的时代,正是这个时代使他陷入极度的悲观主义并提出一些很坏的建议 。蒙田把马基雅维利主义与马基雅维利本人区分开来 。他深受斯多葛派伦理学的影响,不能赞同宣扬撒谎、背叛、暗杀等行径的格言 。但是 , 他在分析宗教政策时则完全追随马基雅维利,并且盛赞他是政治社会学的先驱 。
马基雅维利主义的定义是什么

在孟德斯鸠的《论罗马人的宗教政策》和主要作品《论法的精神》中 , 务实而讲究方法的马基雅维利替换了人们脑子里的邪恶下毒者形象,莎士比亚塑造的“热衷谋杀的马基雅维利” 。实际上,孟德斯鸠采纳了斯宾诺莎等个别思想家早先提出的观点:真正的马基雅维利是个热爱自由的人,是写《李维论》的马基雅维利,而不是写《君主论》的马基雅维利 。卢梭经常孟德斯鸠的拥趸,他在自己的著述中贯彻了对马基雅维利的这种评价 。他指出,马基雅维利始终是一个共和主义者,是专制暴政的讽刺者 , 而不是为其辩护的理论家 。“他是一个正直的人,一个善良的公民” 。伏尔泰很喜欢把问题道德化,但他一直以欣赏的眼光研读马基雅维利的作品 。他认为,马基雅维利是一个奇特的人,多才多艺的作家,像塔西佗一样对人性感到悲观,但又忍不住要倡导美德 。
马基雅维利有他的政体论、法律与军队论和统治权术论,而马基雅维利主义出自他的统治权术论 。
马基雅维利主义的定义是什么

马基雅维利主义的总原则是:“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是正确的”;马基雅维利的经典比喻就是:“君主须是一个狐狸以便认识陷阱 , 君主还须是一个狮子以便使豺狼惊骇 。”
马基雅维利主义的定义是什么

马基雅维利主义具体要求统治者处理好五种关系:赞扬与责难、慷慨与吝啬、仁慈和残酷、受人爱戴和让人畏惧、守信和无信 。君主要提防恶德但是也要辩证考虑恶德;慷慨招致轻视怨恨,君主不用介意吝啬;君主最好仁慈,但不要仁慈过度;君主最好既受人爱戴又让人畏惧,而后者比前者更加安全,另外 , 永远不要碰臣民的财产和妇女;君主不需要守信 , 可以推卸责任以稳定政治秩序 。
【马基雅维利主义的定义是什么】
马基雅维利主义的定义是什么

马基雅维利在政治上只关心利害关系,而不关心是否正当 。主张正义、道德、宗教、政治和法律等,统统都要充当服务于权力的手段,否则没有任何价值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