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定性与定量,是辩证而又统一的关系,两者互为补充,定性是定量的前提,而定量使定性更加准确和深入 。
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需要通过比较、对照来分析和说明问题的 。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定性和定量分析这两种分析工具,在化学领域早已被应用得非常灵活 。
比如,我们要鉴定一种物质,首先你要了解它的组成,它是由什么元素,什么样的离子和所谓的“功能团”(比如氨基酸基本结构)构成 。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但光知道这些显然是不够的 。
因为 , 定性分析是鉴定物质中的组成是什么 , 并不能确定其具体含量 。
而定量分析 , 是能够确定该物质各种构成、成分的含量的 , 它更具体、直观 , 在化学领域,分为重量分析、容量分析和仪器分析三类 。
不知你是否发现,那些药品的说明书上,有时候会画上一个非常复杂的化学分子图,比如,下面这张图片是科学家把阿司匹林接在了一种高聚物载体上,形成的缓释药物(比如芬必得就是此类药物)的一种分子结构式: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显然,它不光有组成,也有配比、结构关系 , 是综合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成果 。
那么定性和定量分析 ,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两者是人们认识事物时 , 分析事物的两种方式 。
简而言之,定性是对事物“质”方面的研究 。主要解决“有没有”和“是不是”的问题,用文字语言来描述 。
而定量分析,是对事物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的分析,用数学语言来描述 。它的功能是揭示、描绘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发展趋势 。它的优势也相当明显 , 使得事物摆脱了抽象文字的束缚,更加便于人类的理解 。
生活中,我们往往需要解释一些东西,但你是不能随意解读的,需要通过一些过程和手段来把它解释清楚的 。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比如定性分析,它运用了归纳、演绎、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方法,通过思维加工,从而探究并揭示事物内部的本质属性 。
它分为三个过程:
1、分析综合
2、比较
3、抽象概括
定性分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应用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它完全可以引伸到“质”的方面的研究 。
那么何为“质”的研究呢?
从事物的构成、相互关系中,把握事物本质属性 。
  • 首先,你要拥有的丰富的、可靠的一手材料、资源,供你进行加工 。
  • 其次,你需要运用辩证逻辑方法和逻辑思维,进行归纳、演绎、比较、分析、综合,从而把握住事物的属性和特征 。
而定量分析 , 也同样可以引申为,用数学方法从量的分析中,把握事物本质的分析方法,需要借助数学模型来表达 。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两者对比的来看,定量分析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而定性分析,则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 。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分呢?
因为社会现象是变化的,定量会比较复杂,准确性也难以把握 , 但在社会统计学领域,却能完美地体现出定量分析的优势 。
因此,最可靠的分析方法,是将两者结合起来,防止对事物片面性地理解 , 这体现出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优越性 。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是研究问题时经常用到的两种方法 。
定性分析是和研究对象的“质”向对应的,主要是解决研究对象“有没有”“是不是”的问题 。定性研究以普遍承认的公理、一套演绎逻辑和大量的历史事实为分析依据 , 从事物的矛盾性出发,描述、阐释所研究的事物 。进行定性研究,要依据一定的理论与实际经验,抓住事物特征的主要方面 , 忽略数量上的差异 。定性研究通常有三个过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 。
定量分析是和研究对象的“量”向对应的,主要是解决研究对象“有多少”“是多少”的问题 。研究者事先建立假设并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参数 , 然后使用某些经过验证的工具对这些参数进行测量、计算和分析,从而验证研究者的假设 。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的准确度没有定量分析高,有些研究对象主要是定性分析,做定量分析比较困难 。比如天气预报,做定性分析的准确度就比做定量分析的准确度高 。
高层次的定性分析是以定量分析为基础的,不是瞎说,拍脑袋分析 。
比如“可防可控”,是用了哪种分析方法?定量吗?没有“防控”的数据和方法工具,怎么定量?定性吗?根据以前的经验是可以的 。所以“可防可控”充其量就是定性分析 。不考虑时间,不考虑成本,根据人类发展的历史,那一定是“可防可控”!
在实际工作中,定性与定量研究经常配合使用 。在进行定量研究之前 , 研究者先通过定性研究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 , 明确研究方向;在进行定量研究中,研究者又要根据定性研究确定现象发生质变的界限 。
总之,定性和定量在实际经常互相配合,综合运用,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