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豆豉 (中药名),淡豆豉为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黄豆或黑豆经发酵加工而成的药用制品 。

别名,豆豉、杜豆豉、香豉、豉、淡豉、大豆豉……

(豆豉)和(淡豆豉)的区别:
豆豉:以食用为主,是很多多菜肴必不可少的调料,是一种豆制品调味料 。

淡豆豉:淡豆豉是一种中药,主要是用于医药方面,一般不食用 。

豆豉和淡豆豉有咸淡之分,淡豆豉味道偏淡,而豆豉因为是一种调味料,发酵过程中添加了食盐,其盐分含量高,是咸味的,比淡豆豉咸 。

豆豉就是黄豆或者黑豆煮熟,经发酵而成的食品 。而淡豆豉因为要入药 , 除了主要原料黄豆或黑豆外,在制作过程中还会添加青蒿,桑叶等中药,制作过程也比豆豉麻烦 。
淡豆豉:淡豆豉性味寒甘苦,可以解毒解毒清热 , 有发汗安胎,透散表邪的功效 。

豆豉:豆豉性味温咸,归肺 , 胃经,有和胃除烦 , 去寒热,解腥毒的功效 , 菜肴中加豆豉可以解腥调味 。

淡豆豉是一种中药 。其性味苦寒,归肺,胃经,可解表,除烦,宣发郁热,主治感冒,寒热头痛,烦躁胸闷,虚烦不眠……

淡豆豉的食疗方法:
1.治感冒.不论风寒还是风热均可用淡豆豉治疗,它能够解除感冒引起的心烦症状 。著名的治疗风热感冒的银翘散里面就用到了淡豆豉 , 有发热、头痛、咽痛、咳黄痰等症状者可用银翘散治疗 。
2.治疗头痛、鼻塞、流清涕、咳白痰、无汗等症状,可用淡豆豉10~15克,加葱白3~5根煎水喝,可加生姜2~3片 。在广东一带 , 人们还常加几片豆腐煮汤,吃完后盖着被子睡觉,出一点汗就好了 。这个方子起到替代麻黄汤来发汗治风寒感冒的作用 。
3.姜豆豉饴糖膏 , 好吃又治哮喘性支气管炎,姜豆豉饴糖膏能温肺化痰 , 可用于外感风寒性、哮喘性支气管炎的辅助治疗 。
具体做法是:准备干姜30克、淡豆豉15克、饴糖250克、植物油少许,干姜、淡豆豉加水用文火煎煮 , 每30分钟取汁1次,共取2次 。混合两次液汁用文火煎浓,然后加饴糖搅匀 , 再继续用文火煎熬至用筷子能挑起糖丝时停火 。将浓汁倒入涂有植物油的盘内,摊平,稍凉,用刀划成若干小块,当做零食每天吃几块 。
4.栀子豉汤 , 解热除烦闷,有病引起或者无病莫名的心中烦闷,有时会让人感到烦躁欲死 。
【淡豆豉是什么药有何功效 淡豆豉是什么】
如果看到舌尖红 , 不论是外感导致的烦闷还是内热积聚所生的郁闷,都可以用淡豆豉10~15克,加栀子3~10克煎水服用,每天1剂,分2次煎水兑服,这就是张仲景发明的泄热除烦的栀子豉汤 。
5.淡豆豉蒸鲫鱼清热解毒,利湿消肿 。
方法很简单,将洗净的鲫鱼洒上淡豆豉、料酒、盐和白糖各适量,蒸20分钟即成 。偶尔食用,最适合春夏季节祛湿排毒 。
6.吃多了煎炸烧烤及油腻的食物,难免胃不舒服,兼胸中烦闷,可用淡豆豉10~15克煎水服用即可解除 。进食油腻食物较多者,可加等量的山楂一起煎水喝 。

淡豆豉泡酒方法:
材料:白酒5000毫升,桃仁500克,淡豆豉500克,大蒜1000克
制法:淡豆豉、桃仁和大蒜切碎,放入一个干净的纱布袋里 , 扎紧口,放入白酒瓶,密封,春夏两季浸泡3天左右,秋冬两季浸泡一周 。
每天饮用20-30克 。
功效:活血 , 祛风除湿 , 痛经活络,温肾壮阳,能治疗脚弱无力 。
淡豆豉,其性味苦寒,具有解表,除烦,宣郁,解毒之功效 。
淡豆豉可以治小儿初发风寒感冒
豆豉是黑豆蒸制发酵而成的 。大家是想到了豆豉鱼呢, 。
治疗风寒感冒,用麻黄和苏叶为辅料,比较有名的就是葱豉汤里用的的淡豆豉 。
一般小孩的初期受风寒感冒,用葱豉汤发发汗最好了 。而且都是食材,厨房都有 。
用葱白 , 淡豆豉熬汤喝,额头就微微出汗就好了 。
葱白豉汤:葱白3枚 豉6克
用水300毫升,煮取100毫升,顿服取汗 。
栀子豉汤治虚烦
如果一个人,整夜翻来覆去睡不着 , 感觉郁热在胸中,伴有舌尖发红,脉浮数,用栀子豉汤 。用焦山栀15克,淡豆豉15克,这样的人往往喜欢抽烟喝酒,喜欢吃肥甘厚腻的食物 。
如果要根治这个疾?。?要改变生活习惯 。
《伤寒论》曰 , 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恼 , 栀子豉汤主之 。

总之,豆豉是个好东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