涮羊肉起源于哪个朝代,中国火锅的发展历史是什么

涮羊肉起源于哪个朝代

关于涮羊肉起源于哪个朝代有三种说法:
1、起源于元代,是由元世祖忽必烈命名的 。
2、起源于清朝的初期,在18世纪,康熙、乾隆二帝举办几次规模宏大的“千叟宴”,其中就有羊肉火锅 。
3、起源于宋辽,在当时的文献和壁画中,均有记载吃涮羊肉的情景 。
涮羊肉起源于哪个朝代,中国火锅的发展历史是什么

详细介绍如下:
1、元代
当年忽必烈统帅大军南下远征,在人困马乏的时候,猛想起家乡的菜肴,于是就让军厨去做,但是这个时候发现有敌情 , 于是厨师就将羊肉切成薄肉,在水中涮好,忽必烈吃完之后,翻身上马迎敌,获得胜利 。
战胜回营后,成吉思汗叫军厨再做一次,而这次军厨又配备了不少的小料和配菜,将领们吃后人人赞不绝口,于是众人请求忽必烈赐名,于是忽必烈赐名“涮羊肉” 。
2、清朝
涮羊肉又称“羊肉火锅” , 始于清初 。在18世纪,康熙、乾隆二帝举办几次规模宏大的“千叟宴”,其中就有羊肉火锅 。后流传至市肆 , 由清真馆经营 。《旧都百话》云:“羊肉锅子,为岁寒时最普通之美味,须于羊肉馆食之 。此等吃法,乃北方游牧遗风加以研究进化,而成为特别风味 。”
涮羊肉起源于哪个朝代,中国火锅的发展历史是什么

3、宋辽
从考古资料看,内蒙昭乌达盟敖汉旗出土的辽早期壁画中描述了一千一百年前契丹人吃涮羊肉的情景:3个契丹人围火锅而坐 。有的正用筷子在锅中涮羊肉,火锅前的方桌上有盛着羊肉的铁桶和盛着配料的盘子 。这是目前所知描绘涮羊肉的最早资料 。

中国火锅的发展历史是什么

作为民间流行的美食,流行于全国各地 。火锅在重庆和四川等地叫“火锅”,在广东称为“打边炉”,在宁夏称为“锅子”,在江浙一带称为“暖锅”,在北京一带则称为“涮锅” 。同时篮球运动中“火锅”代表盖帽的意思 。关于火锅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在三国时期或隋炀帝时代 , 那时的“铜鼎”,就是火锅的前身;另一种说是火锅始于东汉,出土文物中的“斗”就是指火锅 。可见火锅在我国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了 。重庆火锅早在左思的《三都赋》中有记录 。可见其历史至少在1700年以上 。《魏书》记载,三国时代 , 曹丕代汉称帝时期,已有用铜所制的火锅出现,但当时并不流行 。到了南北朝时期,人们使用火锅煮食就逐渐多起来了 。最初流行于我国寒冷的北方地区,人们用来涮猪、牛、羊、鸡、鱼等各种肉食 , 后来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日益发达,烹调技术进一步的发展,各式的火锅也相继闪亮登场 。到北宋时代,汴京开封的酒馆,冬天已有火锅应市 。到了清朝统治的年代,火锅涮肉已经成为宫廷的冬令佳肴 。到了清朝末期民国初期,在全国已形成了几十种不同的火锅而且各具特色 。日本室町时代,火锅从中国传入日本时在一三三八年 。日本称火锅为“司盖阿盖”又称“锄烧” 。如今火锅还传到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 。火锅,古称“古董羹” , 因投料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 。它是中国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 。据考证 , 解放后出土的东汉文物“镬斗”,即为火锅 。唐朝白居易的《问刘十九》诗:“绿蚁新醅酒 ,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就惟妙惟肖地描述了当时食火锅的情景 。到宋朝,火锅的食法在民间已常见 , 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食谱中,便有其同友人吃火锅的介绍 。元朝,火锅流传到蒙古一带,用来煮牛羊肉 。至清朝,火锅不仅在民间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宫廷菜”,清宫御膳食谱上有“野味火锅”,用料是山雉等野味 。乾隆皇帝吃火锅成癖,他曾多次游江南,每到一地,都备有火锅 。相传,他于嘉庆元年正月在宫中大摆“千叟宴” , 全席共上火锅1550多个,应邀品尝者达5000余人 , 成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火锅盛宴 。【三国五熟釜,鸳鸯锅始祖】火锅的发展亦如同餐饮史的发展是渐进式的,完全是依据当时的器皿、社会的需求与原物料的发现引进,而加以变化的 。就像“花椒”在没传进中国前,怎会麻辣锅?“辣椒”在未进入中国时,又怎么会有辣的调味出现呢?三国时代,魏文帝所提到的“五熟釜”,就是分有几格的锅,可以同时煮各种不同的食物 , 和现今的“鸳鸯锅”,可说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到了南北朝,“铜鼎”是最普遍的器皿,也就是现今的火锅 。演变至唐朝 , 火锅又称为“暖锅” 。【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在整个火锅历史的演变上 , 描写火锅最为传神的是南宋时代,在林洪所著的“山家清供”里所说的涮兔肉片 。在当时,林洪前往武夷山拜访隐士止止师 , 止止师住在武夷山九曲中之第六曲仙掌峰,当林洪快到山峰时,下起大雪,一只野兔飞奔于山岩中,因刚下雪岩石很滑 , 滚下石来,被林洪抓到,林洪想烤来吃 , 而问止止师会不会烧兔肉,止止师回答他说,我在山中吃兔子是这样的 , 在桌上放个生炭的小火炉,炉上架个汤锅 , 把兔肉切成薄片,用酒、酱、椒、桂做成调味汁,等汤开了夹著着片在汤中涮熟 , 沾着调味料吃 。利用这样涮熟之吃法,林洪吃了觉得如此的吃法甚为鲜美,且能在大雪纷飞之寒冬中,与三五好友围聚一堂谈笑风生,随性取食,非常愉快 , 因而为这样一种吃法取了个“拨霞供”的美名,取当时“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的美丽光景 。随后发展到今天,无论是各种肉类或蔬食,皆可如此涮食 。【器皿变化少 , 白铁锅普遍】从元、明、清到现今,火锅器皿上的变化并不大 , 新的容器除了锅宝采用耐高温透明玻璃,煮的时候可见食物的翻腾,吃的时候较不会有漏网之鱼外,铜锅、铁锅、砂锅等锅具,只是在制作上更为精致,多已使用几千年以上 , 而现用的最普遍的也最广泛的锅具为“不锈钢锅”,也就是俗称的“白铁锅” 。【燃料变化快,如一日千里】虽然火锅器皿的变化不大,但是在燃料使用的进步却是一日千里,从柴火到木炭,从电炉、酒精到瓦斯、电磁炉 , 以木炭的使用历史最久,也最有风味,但也是最污染空气的一种方式 。电磁炉虽然最干净也最方便,但风味较差 , 瓦斯最好控制火候的大?。?方便、好用,不过却也较危险 。相对于燃料上的多变化,在调味沾料的演变却趋于保守、保密 。涮羊肉的沾料千年不变 , 汕头沙头酱以独门配方为傲,其他豆腐乳、豆瓣酱也都是以老牌子为号召 。另外,一些基本搭配的沾料还有酱油、葱、蒜、蛋、麻油、辣椒等等,样式不少,如何同中求异 , 都赖各家的独门调配 。
【涮羊肉起源于哪个朝代,中国火锅的发展历史是什么】
以上就是关于涮羊肉起源于哪个朝代,中国火锅的发展历史是什么的全部内容 , 以及涮羊肉起源于哪个朝代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