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李旦的,谁传的位就是继承的谁,其中发生的波折故事无关紧要 。
不得不说,唐高宗李治开了一个不好的头,让武则天插手朝政,以致李氏差点被武氏覆灭 。要不是狄仁杰苦苦劝谏,加上武氏里并没有杰出的子嗣,不然唐朝就得姓武了 。

武则天晚年不情不愿的立了李显为皇太子,原本是要立李旦的,李旦推给了大哥李显 。即便如此 , 李显的上位也并不容易,毕竟之前的皇太子遭遇历历在目 。为了顺利即位,李显联络大臣,趁着武则天病重不能理事之时,发动了政变,即“神龙政变” , 不得已武则天只能让位 。
李显继承大宝之后,又重蹈了老父亲李治的覆辙 , 大肆任用韦后亲族,并且把朝中政务交予韦后打理 。韦后野心自是不断膨胀,意欲效仿韦后 , 临朝称制 。于是,趁李显生病之机,毒杀了他,并立李显幼子温王李重茂为帝,是为“唐殇帝” 。

而这自然招致大臣和李氏宗亲的不满,威望高且有魄力的李隆基联络禁军大将,以太平公主为内应,发动了政变,即“唐隆政变”,诛杀诸韦,废掉唐殇帝,拥立其父李旦继位 。
李旦上位后,犹豫是立嫡长子李成器为太子 , 还是李隆基为太子 。可是李隆基作为彼时政变的领头羊,参与政变的大臣都拥护李隆基,所以李成器推辞不受,于是李隆基顺利成为了太子 。
但是这招致了太平公主的不满,因为她也想学母亲武则天一样执掌朝政,与李隆基的关系日益紧张 。后来,李旦让位于李隆基,但是太平公主的朝中实力很庞大,为了拿回权力,李隆基抢先发动“先天政变”,捕捉太平公主党羽 , 并将其赐死家中 。由此,李隆基掌握朝中全部大权 。

从武则天建武周,到韦后乱政,再到太平公主争权,唐朝的宫廷斗争那是相当激烈 。有感于此,从李隆基开始,重用宦官,掌握宫廷禁军和军事力量,宦官的权利日益膨胀 , 甚至能够随意罢免皇帝 。
李隆基虽然开创了“开元盛世”,但是晚年的昏聩无能,使大唐由盛转衰,特别是皇权旁落,地方节镇权力和宦官权力高涨,及至朱温篡唐,南北朝纷争肇启 。
纵观唐朝 , 李隆基统治时期是一个巨大转折点,从他之后,唐朝已然日薄西山 。
唐玄宗李隆基(公元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685年出生在洛阳,唐朝第九代皇帝(712年-756年在位);在位44年 , 享寿77岁,是唐朝在位最久与最长寿的皇帝,唐睿宗第三子 , 母窦德妃 。庙号玄宗,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宋代避圣祖赵玄朗讳,清代避讳康熙帝“玄烨”,皆称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年轻时性格英明果断,勇敢有为 , 善于谋略,多才多艺,知人善任,颇有曾祖父唐太宗之风范 。知晓音律 , 至今留下许多乐曲,擅长书法,仪表雄伟俊丽 。
【唐玄宗李隆基到底是继承谁的帝位】
唐隆元年(公元710年),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之变,诛杀韦皇后及其党羽 , 并拥立父亲睿宗李旦,掌握朝政与京师实际兵权 。公元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是为玄宗,李旦成为太上皇,李隆基随即发动先天之变,赐死可能争夺大位的姑姑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 。玄宗在位44年间,前30年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但在位后期,由于其怠政加上政策失误,宠信杨贵妃和重用安禄山 , 导致了后来长达8年的安史之乱,逃往四川,唐朝开始由盛转衰,唐朝中衰玄宗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公元756年李亨自立为帝,即肃宗,尊玄宗为太上皇 。玄宗于公元762年5月3日病逝,享年77岁 , 死后葬于泰陵,仅13天后儿子肃宗李亨也逝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