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体不同部位的电阻分布 , 电击的关键所在
安全电压的高低与电气设备的使用环境和电源是交流还是直流有关系!
在讲安全电压之前要先明确电气设备的电击防护的几个概念:
直接接触防护(基本防护):直接接触是人或动物与带电部分的电接触,电气系统未出现故障的情况下,防止人或动物直接接触带电部分的电击防护 。例如:将带电部分绝缘(导线的绝缘层)、采用遮拦或外护物(采用网状或板状遮拦等)、采用阻挡物(变压器等电气箱柜的栅拦等)、置于伸臂范围之外(裸带电体设置在人或动物触及不到的地方)、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RCD)作为直接接触的附加防护(不能因为有RCD就不做上述四项的防护措施,也就是说RCD不能独立存在,且RCD是直接防护的附加措施此点很重要)

直接接触防护的置于伸臂范围之外
间接接触防护:人或动物与故障状况下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的电接触,所谓故障状况一般指接地故障,也就是相线与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发生短路 , 由于相线和PE线构成的故障回路线路较长时,电阻较大,造成接地故障电流较小,低压断路器的瞬时整定电流一般是几千安培,所以低压断路器不会感知到接地故障电流的存在,也就无法切断接地故障回路,因此接地故障一直存在 , 由于我们的低压系统都有PE线存在,发生故障的电气设备会通过PE线把故障电压传导到整个低压配电系统正常的电气设备金属外壳上,如果此接地故障电压超过安全电压,就会对人或动物造成电击伤害 。所以间距接触防护是指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情况下,防止人或动物触电的措施 。这些措施有:采用Ⅱ类设备(所谓Ⅱ类设备是指有基本绝缘作为基本防护措施,附加绝缘作为接地故障防护措施)台灯是典型的Ⅱ类设备、采用电气分隔措施、采用特低电压供电、将电气设备安装在非导电场所内、设置不接地的等电位联结 。

间接接触防护的等电位联结

低压电气设备中的防电击的设备等级划分
在一般干燥的环境中安全电压为交流50V , 直流120V;
潮湿环境下的安全电压为交流25V,直流60V;
水下环境的安全电压为交流12V,直流30V;


【安全电压安全电流是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建筑物内TN-S系统的保护接地,重复接地不建议作 , 作等电位联结

建筑物外用TT系统,电气设备单独接地,没有PE线,如路灯
其实防止电击的措施,不止是安全电压的问题,是一个系统的问题,关于电气设备的电击防护在《工业与民用供配电设计手册》第四版下册第15章有更加具体和系统的描述,这部分牵涉到的规范有《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电击防护装置和设备的通用部分》GB/T17045-2008、《电流对人和家畜的效应第1部分:通用部分》GB/T13870.1-2008、《电流通过人体的效应第二部分:特殊情况》GB/T13870.2-2008等 。
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专业考试中的第三关:专业考试的案例部分(第二个整天,总分100分合格60分),关于电气安全的考题最近几年每年都要考一组题(5小题)共计10分,需要参加考试的考生特别注意这方面内容的掌握!
你知道什么是“安全电压”吗?你知道人触电以后 , 为什么会死亡吗?我国对安全电压是怎样规定的?
一,什么是安全电压?
安全电压 , 是指不致使人直接死亡或者致残的电压 。
一般环境下,允许持续接触的安全特低电压是36伏,持续接触的电压是24伏 。
其实,电击对人的危害,最关键的是人遭受电击时,流过身体电流的大小和触电时间的长短 。
触电时,电流越大,对人的伤害就越大,时间越长,就越容易造成死亡 。人们能感觉到的最小电流,称之为“感知电流”,交流电1mA,人就可以感知,直流电5mA可以感知 。
触电后,人可以自己脱离电源的最大电流,交流电是10mA,直流电是50mA 。但是,如果通过人体的电流大于100mA,时间长达1秒,就足以使人致命 。
我们以交流电为例,通过人体的电流是1mA时,人们会感觉刺疼;10–30mA时 , 人体就会出现麻痹、痉挛、巨疼、血压升高、呼吸困难等症状,不过 , 这还不至于致人死亡 。当电流达到50mA,会产生心脏震颤,而100mA的电流,就足以致人死亡 。
二,感电后 , 人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人们知道 , 当人被强大的电流电击后,很容易造成死亡,电击,为什么会造成人的死亡?
电流通过人体时间的长短,是造成死亡的重要因素 。当人触电的时候,时间越长,人体的电阻就越下降 , 电流也会越来越大 。
我们的心脏,每一次的收缩和扩张,中间会有0.1秒的间隔,而就是这0.1秒 , 是心脏最敏感的时间 。如果电流正好在这0.1秒的间隔期流过心脏,即便是很小的电流,心脏也会发生震颤 。相反,如果电流不是在这0.1秒的间隔时间流过心脏,即使再大一点的电流,也不会引起心脏震颤 。
因此,如果触电时间超过0.1秒,电流必定会与心脏的敏感时间相重合,而造成最大的危险 。
触电时,电流流过心脏,是最危险的电流路径 。这会使心脏发生心跳停止、血液循环中断、神经失常等最危险的状态 。
三 , 触电后,对人体伤害的其他因素
1 , 电流对人的伤害 , 女人比男人更敏感,小孩比大人更敏感 。
2,皮肤干燥时,人体电阻大,伤害较小 , 皮肤潮湿时,人体电阻小,,电流的伤害就会增大 。
3,患有心脏病、肺结核、神经性疾病的人,触电时,风险比健康的人更大 。
4,潮湿环境和在金属容器中触电 , 危险性最大 。
四,我国关于安全电压的规定
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生产场所,采取的安全电压也不相同 。国家标准《安全电压》(GB3805-83)规定,我国的安全电压等级是42伏、36伏、24伏、12伏、6伏 。要根据不同的作业环境、场所、人员条件、供电方式、线路状态等因素来选用 。
1,如在特别危险的作业环境使用电动工具,安全电压要选用42伏 。
2,在具有电击危险环境下使用照明灯 , 或者使用局部照明措施 , 安全电压为36伏或者24伏 。
3 , 特别潮湿和特别危险的环境,使用12伏的特低安全电压 。
4,如果是水下作业,就要选用6伏的安全电压 。
5,我国的安全电压规定为 :
在没有高度触电危险的建筑物中,安全电压为65伏 。
在有高度触电危险的建筑物中 , 安全电压为24伏 。
在有特别危险的建筑物中,安全电压为12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