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蜜蜂打斗互咬,是出现盗蜂的具体表现 , 究竟该如何处置,现结合自身处置经验,从以下几点谈谈个人观点和方法 。
一.盗蜂的产生
当外界蜜源匮乏 , 巢内储蜜不足,饲喂不当,取蜜时蜜水抛撒或遗落地面,蜂群检查时开箱时间太长,露天堆放的多余或废旧巢脾黏有储蜜等,都有可能引发盗蜂而成为盗蜂产生的基础和根源 。
二.盗蜂的危害
盗蜂一般发生在本场蜂群和相临过近的蜂场之间 。最先受害的往往是弱小蜂群、病群和无王群 。盗蜂若已发生,如果未被及时发现或发现后处理不当,轻则弱小群、病群和无王群储蜜被洗劫一空,蜂王被咬死,蜜蜂死伤严重 。重者被盗群被迫逃离或全群覆灭 。继而引发全场甚至临场蜂群之间大规模互盗,蜂群死伤惨重甚至毁灭 。给蜂农自己造成灾难性损失的同时,还有可能引发与临场蜂农之间的法律纠纷 。
三.盗蜂的识别
正常情况下,采集蜂出进避让和新蜂试飞,都以各自巢门为中心 , 在巢门正前方呈放射状飞翔 。盗蜂则鬼鬼祟祟围绕被盗群箱体周边飞翔,特别是箱盖四角及箱体缝隙处,寻找试图潜入的路径 。在巢门口,具有似进非进、落下又飞起的规避性试探行为 。而被盗群巢门的守卫蜂会紧盯或追赶盗蜂的去向,试图抓捕和攻击盗蜂 。在巢门口和附近地面 , 会有抱团飞旋、撕咬等现象,巢门附近有卷曲的死蜂 。有些盗蜂会乘守卫蜂不足或驱赶其它盗蜂的短暂瞬间,迅速钻进被盗群巢门 。若被盗群自卫能力差或者无力自卫时,就会放弃抵抗,要么结团龟缩在巢箱边角,要么被迫逃离,要么被全部绞杀 。在盗群和被盗群之间形成连续不断的飞翔路径,小肚子进,大肚子出 。有些贪婪盗蜂出巢后会跌落地面 , 稍事休息才能返巢 。
在盗蜂发现的初期,对作盗群往往一时较难判断,我们在即刻缩小各个巢门的前提下,可用一面开口的浅纸盒盛满面粉,放在被盗群巢门口,再在巢箱周边没有或鲜有飞翔蜂的巢门口观察 , 如果进巢蜜蜂龟背绒毛处或巢门口粘有面粉颗粒,可以断定,该群即为盗群 。
四.盗蜂的预防
预防盗蜂的关键在于,取蜜时,必须保证蜂群有应对可能出现恶劣天气的足够储蜜 。蜜源匮乏季节 , 不开箱或少开箱,万一需要开箱检查时,时间要短,尽量以箱外观察为主 。定期或不定期的补足巢内饲料,以傍晚蜜蜂回巢后饲喂,次日蜜蜂未出巢采集前取出 。对跌落箱外和地面的蜜糖及时加以清洗或掩埋 。根据季节变化和蜜蜂群势大小 , 及时调节巢门大小 。对弱小蜂群及时从其它强群中抽调子脾补强,以饲养蜜蜂群势基本相当的强壮蜂群为饲养方向等 , 从源头着手,完全能够杜绝或减轻盗蜂现象的发生 。
五.盗蜂的处理
发现盗蜂后,依据蜜蜂群势大小 , 迅速缩小所有巢门,防止引发互盗蔓延全场 。用柴油、石碳酸、风油精、清凉油等驱避剂在箱体和巢门周边喷洒或涂抹,巢门正面踏板设置遮挡物 。用泥巴或板条等迅速对蜂箱缝隙处进行封闭涂抹等,基本都能缓慢消除被盗和互盗 。
【蜜蜂打架,盗蜂怎么处理好 - 经验总结 www.jingyanzongjie.com】
如果被盗发现较晚且比较严重,在实施上列制止措施的同时 , 对发现的盗群巢门实施临时封闭 。再将含有少量空脾的备用巢箱放置在被盗群的上方或任何一边,几分钟后,待大量盗蜂基本进入后关闭巢门 , 饿上几个小时后,释放前几分钟,用喷烟气向巢内喷几下烟气,再打开巢门放飞盗蜂,同时打开盗群巢门收纳其它采集蜂和盗蜂 。凡经过这样严厉调教训服的盗蜂,其盗性基本丧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