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真正的作者是谁写的,水浒传真正主角是谁

01 托名说
持此说者认为历史上本无施耐庵其人,一些明版《水浒传》署为施耐庵著,是他人托名;另有加署罗贯中,也是托名 。但究为何人托名,又有四种说法 。

《水浒传》真正的作者是谁写的,水浒传真正主角是谁

1、胡适1921年在《水浒传传考证》中提出:“施耐庵”大概是‘乌有先生’、“亡是公’一流的人 , 是一个假托的名学 。”
《水浒传传考证》是我国第一篇用现代方法研究古典小说的专论,对后世影响很大 。胡氏以“文学进化的观点”推论说,《水浒传》不可能产生在宋、元或明初,“施耐庵”是明中叶一个文学大家的假名 。”
2、鲁迅1923年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出:“疑施乃演为繁本者之托名 。”
鲁迅同胡适一样,均未看到上世纪二十年代至八十年代陆续发现的施耐庵文物史料,所以鲁迅提这个观点时加了个“疑”字 。
3. 郭勋托名说 。1980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戴不凡《小说见闻录》 。戴氏认为“施耐庵实无其人”,而是正德、嘉靖年间官僚政客、武定侯郭勋的托名 。
他认为《水浒传》繁本早于简本 , 简本系晚出的派生本 , 繁本则以郭勋刻本为祖本,施耐庵、罗贯中都是郭勋及其门客的托名,只不过罗贯中乃元末明初的戏曲家,他与《水浒传传》无关 。
4. 集体创作说 。日本松技茂夫在1949年提出:“《水许传》的著作权,与其说让施罗二人独占 , 倒不如说应当归之于无数无名的中国群众 。”国内很多学者也坚持认为《水浒传传》不是一人写成的,也不是一次写成的;是经过很多人、很长时期、很多次修改才完成的 。
02、施、罗合作说
所谓合作 , 不一定指两人商量好的合作,先后对该书形成作出贡献,也是合作 。
【《水浒传》真正的作者是谁写的,水浒传真正主角是谁】
各种明版《水浒传传》的署名 , 不外施耐庵、罗贯中二人,不过有的合题,有的分题罢了 。不少学者坚持施、罗合作说,但二人如何合作 , 孰前孰后,则又有三种不同观点 。
1.施作罗续说 。金圣叹删评《水浒传》时即提出古本七十回乃施耐庵作,后五十回乃罗贯中续,且极口诋罗,从而删去后五十回 。后世学者对金圣叹腰斩《水浒传》事或誉或毁,但不少人仍接受这种施作罗续说 。
3.罗作施改说 。1930年李逸侯提出,明初罗贯中作了一百回本《水浒传》:明中叶时施耐庵“运用他高明的文学技术和伟大的创造力”创作了七十回本的《水浒传》 。其主要理由是:《水浒传》先简后繁,面简本仅题罗贯中,繁本则施罗并题,可见罗氏先作,施氏后改 。
03 罗贯中编纂说
《水浒传》真正的作者是谁写的,水浒传真正主角是谁

1982年罗尔纲在《水浒传真义考》中提出,《施耐庵墓志》不足凭信,而罗贯中确有其人 , 是元末明初一位“有志图王者”,曾帮助过张士诚起义,七十一回本《水浒传》即出其手 。百回本的后二十九回则是明朝宣德、正统以后的人续加的 。
04 施耐庵编纂说
江苏省兴化县有个施家桥村 , 村上百分之八十居民姓施,都自称是施耐庵后代 。据历代传抄的施氏家谱记载,施氏在元末明初的祖先字彦端:又字耐庵 , 曾官钱塘二载,村东北有座土坟,相传即施耐庵墓 。
旧时施姓居民每年在此祭祖 。同施家桥村隔河相望有个白驹镇,镇上施姓居民亦自称是施耐庵或施耐庵之弟的后裔 。
《水浒传》真正的作者是谁写的,水浒传真正主角是谁

镇东有施氏宗祠,曾供施耐庵牌位 。旧时白驹镇连同四周村庄,包括施家桥村,统称白驹场 。
白驹场原归兴化县 。有一家谱抄本附自称淮安王道生作的《施耐庵墓志》,《兴化县续志》亦载此志 。
墓志提到施耐庵生于元元贞丙申,死于明洪武庚戌,并自称曾遇施耐庵门人罗贯中于闽 。
1958年在施耐庵之子施让墓中出土“地照”方砖一块、洪武铜钱一枚 。砖上“大明景泰四年二月乙卯朔越有十五日”日期同之前曾公布的施谱所载《故处士施公墓志铭》的年、月、目均相合,姓、名、字也一致 。
1978年8月 , 在施氏墓群中出土施耐庵曾孙施廷佐墓志铭砖,砖上刻有“(曾祖)彦端会元季兵起播浙遂家之…及世平怀故居兴化”字样 。
墓志铭砖多次经专家鉴定,虽对铭文理解各有不同 , 但均认定墓砖本身是可信的 。
从本世纪初起,兴化人刘仲书和魏克三多次到白驹场收集施附庵史料 。后来,他们写成《施耐庵传》 , 收进四十年代成书的《兴化县续志》中 。
1981年7月16日台北《大华晚报》发表赵知人《施耐庵故里及遗迹》,提到兴化“地方偏僻,四周环水”,为施耐庵隐居著《水浒传》提供了条件 。
白驹施耐庵,经历了元末的动乱,有阶级斗争、民族斗争的实践经验 , 他与当道权贵不合, 对张士诚在感情上有共鸣, 行动上又不完全合作,对于人民的苦难, 却充满同情之心 。
他长期生活在杭州、苏州等城市,对于市井“说话”艺术有充分的了解, 加上宋江民间传说在这一带流传,使他获得了收集 , 整理乃至再创作的客观素材,他的文化修养、艺术观点,又使他具备了写作《水浒传》的主观条件 。
施耐庵因避战乱迁此隐居写《水浒传》 。据民间口碑,张士诚起兵反元 , 在平江(苏州)称吴王,聘施耐庵为军师 , 后张士诚降元,施耐庵屡谏不从,因而弃官去江阴祝塘东林庵坐馆 。朱元璋发兵围攻平江 , 战乱波及江阴,施耐庵想起先后曾任松江同知和嘉兴路同知的好友顾逖是兴化人 。那里地方偏僻,四周环水,交通不便 , 一向有“自古昭阳(兴化别名)好避兵”之说 。
施耐庵将大弟彦明留在苏州原籍,带了续娶妻子申氏、二弟彦才和门人罗贯中,冒着烽烟,渡江北上,先在兴化顾逖家中暂?。?而后由顾逖相助,在兴化以东人烟稀少的海滨白驹场购置了田地房产,在这里隐居著《水浒》 。
施耐庵结识了许多农夫和盐民,他们生活中的许多故事,成了他创作的素材,经过再创造,以惊人的艺术才能,将以宋江为首的梁山108将豪侠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
《水浒传》真正的作者是谁写的,水浒传真正主角是谁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